校园接送车辆驾驶员组织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培训:帮助其掌握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管理方法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28

校园接送车辆是保障学生往返校园与家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上下车时段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 此时段学生群体集中、行动灵活且安全意识较弱,易出现追逐打闹、随意横穿车道等行为,同时校园周边可能存在社会车辆通行密集、家长接送人员聚集等情况,若驾驶员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极易引发拥挤、踩踏、车辆刮擦等安全风险。针对校园接送车辆驾驶员开展专项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培训,系统讲解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管理要点,帮助其建立 “提前预判、规范引导、应急处置” 的管理思维,对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从校园接送车辆驾驶员的工作实际来看,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一是 “学生行为失控” 风险,低年级学生可能因兴奋或慌乱追逐打闹,未观察周边环境便横穿车辆通道;二是 “上下车秩序混乱” 风险,学生集中上下车时若缺乏引导,易出现拥挤、推搡,导致低年级学生被挤倒或遗漏;三是 “周边交通干扰” 风险,校园周边社会车辆、家长电动车随意停放或通行,可能与上下车学生发生碰撞;四是 “应急响应不足” 风险,若出现学生物品遗落、突发身体不适等情况,驾驶员若未能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引发次生风险。这些风险点直接关系学生安全,需要通过专项培训帮助驾驶员掌握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法。

防御性驾驶 (8).jpg

一、学生上下车时段的风险识别:提前排查安全隐患

在学生上下车时段,“风险识别” 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培训需帮助驾驶员建立 “全场景扫描、分群体预判” 的风险识别模式,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周边交通环境、车辆状态等关键信息,提前发现潜在隐患,为后续安全管理预留应对时间。

(一)学生行为与群体特征风险识别

培训中首先强调 “学生群体差异化风险” 的识别:针对低年级学生(1-3 年级),其身高较矮、行动灵活但安全意识薄弱,易出现未经提醒便独自下车、在车辆周边追逐打闹、将手或头伸出车窗等行为,需重点关注其上下车时的跟随状态,避免与家长失联或遗落;针对中高年级学生(4-6 年级),虽具备基本安全意识,但可能因同伴间交流分散注意力,上下车时忽视观察周边车辆,或在车辆未停稳时便急于起身,需警惕其 “自主性” 带来的安全隐患;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如残障学生、行动不便学生),上下车时需辅助工具(如轮椅、拐杖),且行动速度较慢,易在上下车过程中与其他学生发生拥挤,需重点关注其上下车的辅助与保护。

同时,指导驾驶员识别 “高风险行为信号”:若发现学生在车辆停靠后未等待驾驶员指令便起身涌向车门,需立即口头提醒并制止,防止拥挤;若观察到学生在车辆周边奔跑、攀爬车辆台阶,需及时下车引导至安全区域,避免摔倒或被其他车辆碰撞;若发现学生携带尖锐物品(如剪刀、文具刀)或大型行李上下车,需协助其妥善放置,防止物品划伤他人或阻碍通道。培训中会通过情景模拟,让驾驶员练习根据学生行为特征预判风险,形成 “行为观察 - 风险判断 - 及时干预” 的反应机制。

(二)周边交通与环境风险识别

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复杂,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 “周边环境动态排查” 方法:在车辆抵达接送点前,提前观察周边交通状况,如是否有社会车辆违规停放占用学生上下车通道、是否有家长电动车在车辆周边穿行、是否有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等,若发现上述情况,需提前减速并开启双闪灯,示意周边车辆避让;车辆停靠时,需选择远离路口、无遮挡视线的安全区域,避免停靠在公交车站、商铺门口等人员密集且交通繁忙的位置,防止学生上下车时与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冲突。

针对 “家长聚集区域” 的风险识别,培训会强调:若发现家长在车辆周边扎堆等待,需提醒家长在安全线外等候,避免拥堵在车门附近影响学生上下车;若观察到家长为快速接走孩子,让孩子横穿车辆通道,需立即下车制止并引导至安全路线,同时与家长沟通安全接送的重要性;若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雪),家长可能因急于接孩子而忽视交通规则,需提前与学校沟通,协调家长有序排队,避免混乱。此外,培训还会指导驾驶员检查车辆周边的固定隐患,如是否有凸起的路缘石、未覆盖的井盖、堆放的杂物等,防止学生上下车时绊倒或摔伤。


二、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管理核心方法:规范引导与秩序维护

针对学生上下车时段 “人员集中、行为灵活、环境复杂” 的特点,培训需围绕 “有序引导、全程监护、协同配合” 三大核心,讲解适配校园接送场景的安全管理方法,帮助驾驶员保障学生上下车过程安全、高效。

(一)上车时段的安全管理:有序组织与信息核对

上车时段是保障学生 “不错乘、不遗漏” 的关键,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 “分批次引导 + 信息核对” 的管理流程。首先是 “车辆停靠与准备”:车辆抵达接送点后,驾驶员需先确认周边环境安全,然后开启车辆侧门安全护栏(若有),摆放 “学生上下车,请注意安全” 的警示标识,同时通过车内广播或口头提醒,告知学生 “请有序排队,待车辆停稳后再上车”;对于低年级学生,需下车引导其按班级或家庭住址分批次排队,避免不同方向的学生拥挤在车门处。

其次是 “学生信息核对与安全检查”:驾驶员需提前获取学生乘车名单,在学生上车时逐一核对姓名或乘车卡信息,确认无误后允许上车,防止非乘车学生误乘;同时,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若发现需及时联系家长或学校处理;对于携带书包的学生,提醒其将书包放置在座位下方或行李架上,避免占用过道影响通行。此外,针对 “特殊需求学生”,需协助其使用辅助工具上车,如帮助残障学生将轮椅固定在车辆指定区域,确保其乘坐安全;上车后,提醒学生系好安全带,调整座椅位置,避免将身体部位伸出车窗,同时检查车内通道是否畅通,防止学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摔倒。

(二)下车时段的安全管理:全程监护与安全交接

下车时段是防止学生 “走失、误行” 的关键,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 “分点停靠 + 安全交接” 的管理方法。首先是 “车辆停靠与提醒”:车辆抵达学校或小区接送点后,驾驶员需确认车辆完全停稳、手刹已拉紧,然后通过广播或口头提醒学生 “请携带好个人物品,按顺序下车,下车后不要在车辆周边逗留”;对于低年级学生,需下车引导至指定的家长等候区域,避免其独自离开。

其次是 “学生下车引导与交接”:驾驶员需在车门处协助学生下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和行动不便学生,需搀扶其走下车辆台阶,防止摔倒;下车后,引导学生沿安全路线行走,避免横穿车辆通道,同时观察是否有学生遗落物品在车内,若发现需及时呼喊学生取回;对于无家长接送的学生(如自行回家的中高年级学生),需确认其知晓回家路线,并提醒其注意交通安全;对于有家长接送的学生,需与家长确认身份后再交接,避免学生被陌生人接走,若家长未按时到达,需将学生带回车辆并联系学校或家长,确保学生不脱离监护。

此外,培训还会强调 “下车后车辆检查” 的重要性:所有学生下车后,驾驶员需沿车内通道逐一检查座位、行李架、过道,确认无学生遗落或滞留车内,同时检查车内是否有学生遗留的物品,若有需及时上交学校或联系家长归还;检查完毕后,收起安全护栏和警示标识,确认周边无学生或障碍物后,方可启动车辆离开。

(三)异常情况的协同处理:与学校、家长的配合

学生上下车时段若出现异常情况(如学生未到、家长临时变更接送方式),需驾驶员与学校、家长协同处理,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 “及时沟通 + 灵活应对” 的方法。若学生未按约定时间到达接送点,驾驶员需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班主任或家长,确认学生是否延误或变更行程,避免盲目等待或遗漏学生;若家长临时告知需变更接送地点,需确认新地点是否安全、是否符合接送路线规划,若不符合需与家长协商调整,确保学生安全;若遇到学生突发身体不适(如晕车、发烧),需立即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区域,安抚学生情绪,同时联系学校医务室或家长,必要时送往附近医院,避免延误治疗。

培训中会强调 “信息同步” 的重要性:驾驶员需与学校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定期反馈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情况,如是否存在交通隐患、学生是否有特殊需求等;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提前告知接送时间、地点变更信息,提醒家长遵守安全接送规则,共同营造安全的上下车环境。此外,还会指导驾驶员制定 “应急预案”,如遇极端天气、交通拥堵导致无法按时接送,需提前告知学校和家长,协调调整接送计划,避免家长和学生焦虑。

防御性驾驶培训 (2).jpg

三、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应急处理:快速响应与风险化解

即使做好风险识别与规范管理,学生上下车时段仍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学生摔倒、物品堵塞通道、周边车辆碰撞等。培训需围绕 “快速反应、优先保护学生、减少损失” 核心目标,讲解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流程,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规范操作。

(一)学生摔倒与拥挤的应急处理

学生上下车时若出现摔倒或拥挤,易引发踩踏风险,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按 “立即制止 - 优先救助 - 秩序恢复” 流程处理。若发现学生在车门处拥挤推搡,驾驶员需立即关闭车门并口头提醒,待学生安静后,重新组织分批次上车或下车,避免混乱加剧;若有学生在上下车过程中摔倒,需立即下车查看学生伤情,若伤势较轻(如轻微擦伤),协助其起身并安抚情绪,检查是否有物品损坏;若伤势较重(如骨折、昏迷),需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联系学校和家长,告知事故情况,期间避免随意移动学生,防止加重伤势,若有其他学生在现场,需引导至安全区域,避免围观。

针对 “拥挤导致通道堵塞” 的情况,培训会讲解:若车内通道因学生拥挤或物品堆放堵塞,需立即组织学生整理物品,疏散至座位,确保通道畅通;若低年级学生因害怕拥挤不敢下车,需耐心安抚并陪同其下车,同时提醒其他学生保持秩序;事后需总结拥挤原因,如是否因学生数量过多、引导方式不当,及时与学校沟通调整接送方案,如增加接送班次、分班级上下车等。

(二)周边车辆碰撞风险的应急处理

校园周边社会车辆较多,若出现社会车辆与上下车学生发生碰撞风险,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按 “及时干预 - 保护学生 - 现场处置” 流程应对。若发现社会车辆违规行驶靠近上下车学生,驾驶员需立即开启车辆喇叭示意并下车,引导学生退至安全区域,同时与社会车辆驾驶员沟通,提醒其注意学生安全;若不幸发生轻微碰撞(如学生被车辆轻微刮擦),需立即查看学生伤情,若伤势较轻,联系家长并协商处理,若伤势较重,立即拨打 120 和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保护事故现场,拍摄现场照片(包括车辆位置、碰撞部位、周边环境),配合交警调查,同时向学校报备事故情况。

培训中会强调 “预防优先” 的原则,指导驾驶员在学生上下车时段,始终保持车辆双闪灯开启,在车辆前后 50 米处摆放警示标识,提醒周边车辆减速避让;若发现社会车辆在接送点附近违规停放,需及时联系交警或学校安保人员,协助清理违停车辆,确保学生上下车通道畅通。

(三)学生物品遗落与走失的应急处理

学生上下车时若遗落物品或走失,需驾驶员快速响应,避免学生独自寻找物品引发风险。若发现学生遗落物品在车内,驾驶员需妥善保管,在下次接送时归还给学生,或上交学校;若学生发现物品遗落并返回寻找,需确认学生身份后再交还物品,同时提醒学生下车前检查个人物品;若发现学生在下车后与家长走失,需将学生带回车内妥善安置,避免其独自离开,然后通过乘车名单联系家长,或联系学校协助寻找,期间安抚学生情绪,避免其恐慌。

培训中会指导驾驶员建立 “物品登记与交接” 制度,对于学生遗落的贵重物品(如手机、钱包),需详细记录物品特征、遗落时间和地点,及时与学校或家长沟通归还;对于走失的学生,需耐心询问其家庭信息(如家长姓名、联系方式),若学生无法提供,需将其送至学校安保处,由学校协助联系家长,确保学生安全。


四、培训形式与效果巩固:贴合校园接送场景需求

校园接送车辆驾驶员的工作与学生安全直接相关,培训需采用 “场景化、实操化、常态化” 的形式,同时建立长效跟踪机制,确保驾驶员能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管理能力,真正掌握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管理方法。

(一)“情景模拟 + 现场实操” 结合的培训形式

针对校园接送场景的特殊性,培训需以 “情景模拟” 为核心,搭建与实际接送点一致的模拟场景,如设置模拟校园门口、家长等候区、学生排队通道,安排人员扮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模拟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常见场景(如拥挤、学生摔倒、家长聚集),让驾驶员练习风险识别、引导方法、应急处理等操作,教练在旁指导,及时纠正不当操作,帮助驾驶员熟悉安全管理流程。

同时,组织 “现场实操培训”,安排驾驶员在实际校园接送点(非接送时段)进行实操练习,如练习车辆安全停靠、引导学生上下车、与家长沟通协调等,由资深驾驶员或学校安保人员现场指导,讲解实际接送点的风险点(如哪个位置易出现社会车辆拥堵、哪个区域家长聚集较多),帮助驾驶员适配真实环境;针对特殊天气(如暴雨、大雾),模拟恶劣天气下的接送场景,让驾驶员练习如何在视线不佳、路面湿滑的情况下保障学生上下车安全,如如何调整车辆停靠位置、如何引导学生快速上车并避免淋湿等。

(二)“考核 + 跟踪” 的效果保障机制

为确保培训效果,建立 “培训考核 + 日常跟踪” 的双重机制。培训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理论考核通过答题形式,考查驾驶员对学生行为风险识别、上下车管理方法、应急处理流程的掌握程度,满分 100 分,85 分以上为合格;实操考核在模拟场景中进行,考查驾驶员引导学生上下车、处理拥挤、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由考核小组(包括学校代表、资深驾驶员、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学生保护意识评分,满分 100 分,90 分以上为合格,考核不合格的驾驶员需参加二次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日常跟踪环节,学校与运输公司需建立 “驾驶员安全管理档案”,记录驾驶员在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表现,如是否有学生投诉、是否出现安全隐患、应急处理是否及时等;定期组织 “安全例会”,总结近期学生上下车时段的安全情况,分享优秀驾驶员的管理经验(如如何高效引导学生、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针对出现的问题(如拥挤、学生遗落物品)分析原因并优化管理方法;每学期组织一次 “复训”,结合最新的校园安全管理要求和实际案例,更新培训内容,确保驾驶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始终保障学生上下车安全。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