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安全防御性驾驶培训融入工地结冰路面复杂作业安全操控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1-19

一、冬季防御性驾驶安全培训与工地结冰路面作业的融合逻辑

冬季工地作业的核心风险在于 “结冰路面特性 + 工地复杂场景叠加”—— 低温导致路面结冰(尤其是坡道、转角、积水区域),使车辆制动距离延长 3-5 倍,同时工地内工程机械交叉作业、物料堆放杂乱、人员流动频繁,易引发车辆打滑、剐蹭、碰撞行人或设备等事故。冬季安全防御性驾驶培训需打破 “常规冬季驾驶” 与 “工地作业场景” 的割裂,将 “结冰路面风险预判、车辆防冻防滑养护、复杂作业协同操控” 深度融合,形成 “养护适配环境、操控规避风险、协同保障安全” 的培训体系。

这种融合逻辑的关键在于 “场景化适配 + 责任联动”。例如,将常规冬季培训中的 “轮胎防滑” 升级为 “工地结冰坡道轮胎选型与胎压调整”,培训驾驶员根据结冰程度选择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同时适配工地重载需求调整胎压;把 “车辆防冻养护” 与 “工地作业流程” 绑定,如 “每日作业前需检查防冻液冰点、制动液流动性,避免因低温导致制动失灵,影响挖掘机与渣土车的装料协同”。同时,强化 “驾驶员 - 现场安全员 - 工程机械操作员” 的责任联动,明确驾驶员需主动配合现场指挥,在结冰路面作业时提前传递操作意图,避免因信息不畅引发协同事故。

防御性驾驶培训 (26).jpg

二、工地结冰路面特性认知与风险预判

冬季安全培训需先让驾驶员掌握工地结冰路面的独特性,从 “结冰区域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预判方法学习” 三个维度,建立工地结冰路面的 “风险地图”,为后续操控奠定基础。

(一)工地结冰区域精准识别

工地结冰路面并非均匀分布,需重点关注 “高湿 + 低温 + 特定地形” 区域:

积水衍生区域:工地内洒水降尘后的路面、基坑周边排水不畅区域、车辆冲洗区出口,夜间低温(低于 0℃)易形成薄冰,这类冰层透明且与路面颜色接近,易被忽视;

地形特殊区域:工地坡道(尤其是下坡段,车辆制动时易因结冰打滑失控)、转角(视线遮挡 + 结冰,易与横向通行的工程机械或行人碰撞)、临时便道的钢板铺设区域(钢板表面光滑,结冰后摩擦系数极低);

作业密集区域:装料区(挖掘机回转带出的积水易结冰)、卸料区(渣土车洒落的泥水夜间冻结)、工程机械停靠点(设备漏油与积水混合结冰,增加车辆打滑风险)。

(二)结冰路面核心风险因素分析

结合工地作业场景,需明确结冰路面的三大风险传导链:

制动失效风险:结冰路面摩擦系数降至 0.1-0.2(干燥路面约 0.7),重载车辆制动距离从正常的 50 米延长至 150 米以上,若同时遇到工地坡道,易出现 “刹车踩死仍滑行” 的失控情况;

操控失稳风险:工地内车辆需频繁转向(如绕开物料堆)、起步(如装料后重新启动),结冰路面易导致车轮打滑 —— 起步时驱动轮空转,转向时车辆 “甩尾”,尤其在空载车辆转向时,重心偏移更易引发侧翻;

协同冲突风险:结冰路面车辆操作响应延迟(如转向指令发出后,车辆因打滑延迟转向),与工程机械协同作业时(如渣土车配合挖掘机装料),易出现 “操作节奏错位”,导致挖掘机铲斗与车辆车厢碰撞。

(三)工地结冰风险预判方法

培训驾驶员通过 “环境监测 + 车况感知 + 作业协同预判”,提前识别风险:

环境监测:每日作业前查看天气预报(重点关注夜间最低温与白天是否有降雪),观察工地路面是否有 “泛白反光”(薄冰特征),用铁锹轻铲路面,判断冰层厚度(超过 5mm 需启动防滑措施);

车况感知:起步时轻踩油门,若感觉车轮轻微滑动,说明路面已结冰;行驶中轻踩刹车,若制动踏板有 “弹脚” 感(ABS 启动)且车辆减速缓慢,需警惕结冰导致的制动效率下降;

作业协同预判:观察工程机械作业状态,如 “挖掘机在结冰坡道旁作业,预判其回转时可能因地面打滑小幅移位,需保持 5 米以上安全距离”;预判行人动态,如 “工人在结冰路面行走时步态不稳,需提前停车避让,避免因行人滑倒撞上车辆”。


三、冬季工地车辆防冻防滑养护要点

针对工地结冰路面风险,需将车辆养护聚焦 “防冻 + 防滑 + 制动适配”,确保车辆在低温结冰环境下具备安全作业能力,养护要点需与工地作业强度适配。

(一)防冻养护:避免低温部件失效

工地车辆多为柴油车,低温易导致燃油、冷却液、液压油凝固,需重点关注:

燃油与冷却液:选用 - 35℃或 - 50℃标号的冬季柴油(根据工地最低温选择,如东北工地需 - 50℃柴油),每日作业前检查油箱加热装置(如加热棒、油路预热器)是否正常,避免柴油结蜡堵塞油路;更换防冻液(冰点低于工地最低温 5-10℃,如最低温 - 15℃,选择冰点 - 25℃的防冻液),检查防冻液液位(膨胀水箱 MIN 与 MAX 之间),避免因液位不足导致发动机冻裂;

液压与制动液: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需更换冬季低粘度液压油(如 46 号低温液压油),减少低温下液压系统响应延迟,避免影响装料效率;车辆制动液需选用 DOT4 及以上级别(低温流动性好),检查制动液是否有结冰迹象(如制动踏板踩下时感觉僵硬),若工地持续低温(低于 - 20℃),可添加制动液防冻添加剂。

(二)防滑养护:提升结冰路面抓地力

车辆防滑是工地结冰路面作业的核心,需从 “轮胎 + 底盘” 双维度优化:

轮胎适配:优先更换雪地胎(胎纹深度不低于 5mm,且带有密集细小沟槽,增强冰雪路面抓地力),若工地结冰严重,需在驱动轮安装防滑链(选择铁链或橡胶防滑链,确保链节与轮胎贴合紧密,避免作业时脱落刮伤路面或车辆);调整胎压(雪地胎胎压比正常低 10%-15%,如正常胎压 8bar,结冰路面调整为 7bar,增大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重载车辆需注意胎压不可过低,避免轮胎变形导致爆胎;

底盘防滑辅助:在车辆底盘加装防滑平衡块(尤其空载车辆,平衡块可增加重心稳定性,减少侧翻风险);检查车辆稳定系统(如 ESP)是否正常,工地内作业时保持稳定系统开启,避免因关闭系统导致打滑失控。

(三)制动系统冬季适配养护

结冰路面制动风险最高,需针对性强化制动系统养护,适配工地重载与频繁制动需求:

刹车片与刹车盘:检查刹车片厚度(重载车辆不低于 18mm,比常温时要求更高,避免低温脆化导致磨损加速),清除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冰雪,防止结冰导致制动异响或卡滞;作业前轻踩刹车 3-5 次,通过摩擦生热融化盘片间的薄冰,提升制动初始响应效率;

气制动系统防冻:工地渣土车多为气制动,需每日排放气路中的积水(低温下积水易结冰堵塞管路),在气路中添加防冻剂(按 1:10 比例与压缩空气混合);检查气泵加热装置是否正常,确保低温下气压能快速升至 0.8MPa,避免因气压不足导致制动无力。

防御性驾驶培训 (25).jpg

四、工地结冰路面复杂作业安全操控要点

结合工地作业场景(如装料、卸料、坡道通行、工程机械协同),需将冬季安全操控要点融入每一个作业环节,确保在结冰路面实现 “平稳操作 + 协同安全”。

(一)结冰路面起步与行驶操控

工地内车辆起步频繁(如装料后、避让行人后),行驶路线复杂,需掌握 “缓起步、稳车速、慢转向” 技巧:

起步操控:采用 “半联动 + 低档位” 起步(手动挡车辆挂 1 档,自动挡挂雪地模式),轻踩油门,避免驱动轮空转打滑;若起步时车轮打滑,可轻微回正方向盘,减少油门输入,待车轮恢复抓地力后再缓慢加速;工地内起步前需观察周边,确认无工程机械或行人靠近,避免因起步打滑碰撞;

行驶与转向操控:保持车速不超过 15km/h(工地内正常车速约 25km/h),在结冰坡道或转角处降至 5-8km/h;转向时提前减速,转动方向盘的幅度比常温时增大 20%-30%,且动作要平缓,避免 “急打方向” 导致车辆甩尾;遇物料堆或临时围挡需绕行时,提前 50 米减速,预留足够的转向与制动空间。

(二)装料与卸料协同操控

装料区(挖掘机与渣土车配合)、卸料区(渣土车与推土机配合)是工地结冰路面的高风险作业点,需强化 “信号协同 + 位置固定”:

装料协同:渣土车停在挖掘机回转半径外 2 米处,且车身与挖掘机铲斗落点保持直线,避免在结冰路面频繁调整位置;停车后拉紧手刹,在车轮下方垫三角木(或石块),防止车辆滑动;挖掘机装料时,渣土车驾驶员需观察铲斗轨迹,若发现挖掘机因地面结冰小幅移位,立即鸣笛示意暂停,调整车辆位置后再继续装料;

卸料协同:卸料前确认卸料区地面结冰情况,若冰层较厚,需在车轮下方铺设钢板(增加摩擦),避免卸料时车辆因重心后移打滑;开启车厢举升装置时,缓慢操作控制杆,避免举升过快导致车辆重心骤变引发侧翻;卸料完成后,先将车厢完全降下,再缓慢起步,防止因车厢未复位导致车辆失衡。

(三)结冰坡道通行操控

工地内临时坡道(如基坑坡道、物料堆坡道)结冰后风险极高,需采取 “上坡稳力、下坡控速” 的操控策略:

上坡操控:提前加速,保持车辆动力充足,避免在坡道中途停车(结冰路面起步易打滑后溜);若坡道较长(超过 20 米),采用 “低档位匀速行驶”(手动挡挂 2 档,自动挡挂 L 档),避免频繁换挡导致动力中断;若遇前方车辆上坡打滑,保持 10 米以上距离,待其通过或撤离后再行驶,避免追尾;

下坡操控:严禁空挡滑行,挂入低档位(手动挡 3 档,自动挡 L 档),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减速,同时采用 “点刹” 方式轻踩刹车(每次刹车时间不超过 2 秒),避免长时间刹车导致制动盘结冰;若坡道有转弯,需在进入弯道前完成减速,避免在弯道内制动引发侧滑;下坡道末端若有人员或设备,提前 100 米减速,预留足够的制动缓冲距离。


五、冬季防御性驾驶培训:工地结冰路面突发情况应急处置

即使做好养护与操控,仍可能突发打滑、剐蹭、制动失效等情况,需结合工地场景掌握 “快速响应、减少损失、协同救援” 的应急方法。

(一)车辆打滑应急处置

工地结冰路面车辆打滑分为 “前轮打滑” 与 “后轮打滑”,处置方法需适配工地环境:

前轮打滑(转向失灵):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立即松开油门(避免继续加速加剧打滑),轻踩刹车(力度不超过正常制动的 1/3),待车辆速度降至 5km/h 以下,方向盘恢复转向力后,再缓慢调整方向;若打滑时靠近物料堆或工程机械,优先向无障碍物方向微调,避免碰撞;

后轮打滑(甩尾):立即向甩尾方向轻打方向盘(如车尾向左甩,方向盘向左打),同时松开油门,轻踩刹车,待车身姿态回正后,缓慢回正方向盘;若在装料区打滑,需立即鸣笛,提醒挖掘机操作员暂停作业,避免铲斗碰撞车辆。

(二)制动失效应急处置

结冰路面制动失效多因制动液结冰或刹车片与盘冻结,需结合工地地形处置:

轻度失效(制动力度减弱):立即开启双闪灯,连续轻踩刹车(通过摩擦生热融化冰层),同时减档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减速;若附近有工地临时避险区(如砂石堆、空载的渣土车旁),可缓慢驶向避险区,利用轻微碰撞缓冲减速;

严重失效(刹车完全无反应):若在坡道上,立即拉手刹(力度逐渐加大,避免手刹过猛导致后轮抱死),同时向现场安全员呼救,请求工程机械(如装载机)在车辆后方阻挡;若在平坦区域,持续减档至最低档,缓慢驶向工地围挡(选择木质或橡胶围挡,避免刚性碰撞),利用围挡阻力停车。

(三)碰撞事故应急处置

工地结冰路面碰撞多为轻微剐蹭(车辆与设备、车辆与行人),需遵循 “先保障人员安全 + 再控制现场” 原则:

碰撞工程机械或物料堆:立即停车,开启双闪灯,检查驾驶员与随车人员是否受伤;若碰撞轻微(无人员受伤、车辆可移动),联系现场安全员拍照留存证据,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作业的区域,避免堵塞通道;若碰撞导致工程机械故障或物料坍塌,协助疏散周边人员,防止二次事故;

碰撞行人:立即停车,查看行人受伤情况,若伤情较轻,协助转移至温暖区域(如工地项目部),联系医护人员;若伤情严重,不得随意移动伤者,用工地急救箱进行简单止血包扎,同时拨打 120,保护事故现场,等待交警与医护人员到场。

六、FAQs 多维度解答实操疑问

1. 工地结冰坡道(坡度约 15°)需运输重载渣土(载重 50 吨),驾驶员应如何通过养护与操控结合,避免车辆打滑后溜?具体轮胎选择、胎压调整与坡道行驶技巧有哪些?

工地结冰重载坡道运输的核心风险是 “动力不足导致后溜 + 制动失效导致失控”,需通过 “养护强化抓地力 + 操控优化动力与制动” 双管齐下,具体方法如下:

轮胎与胎压养护:必须安装雪地胎(优先选择带有 “M+S” 标识的重载雪地胎,胎纹深度不低于 6mm),同时在驱动轮(后轮)安装加粗铁链(链节直径不小于 8mm,确保能承受重载压力),安装后检查铁链松紧度,避免行驶中松动;胎压调整为正常胎压的 85%(如标准重载胎压 9bar,结冰坡道调整为 7.65bar),增大轮胎接地面积,同时避免胎压过低导致轮胎变形;

坡道行驶操控技巧:上坡前检查车辆动力系统(如柴油标号、油路加热),确保动力充足,提前挂入 1 档(手动挡)或 L 档(自动挡),保持发动机转速在 1500-2000 转(重载车辆动力输出稳定区间);起步时缓慢踩下油门,若感觉后轮打滑,立即轻微回正方向盘,减少油门输入,待车轮恢复抓地力后再匀速上坡,避免中途停车;上坡过程中若需避让前方车辆,提前 50 米减速,采用 “点刹” 控制车速,避免紧急制动;下坡时挂入 2 档,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减速,每行驶 10 米轻踩一次刹车(每次 0.5 秒),同时观察制动鼓温度(若有冒烟或异响,立即停车冷却),严禁空挡滑行。

2. 冬季工地夜间作业(最低温 - 12℃),结冰路面与工程机械协同装料时,易因视线差与信号误判引发碰撞,驾驶员应如何通过灯光使用、信号协同与操作调整,保障装料安全?

夜间工地结冰路面装料的核心挑战是 “视线受限 + 信号传递不畅”,需通过 “灯光强化可视性 + 信号标准化 + 操作慢节奏” 保障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灯光规范使用:车辆需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后位灯,同时开启车厢顶部的作业灯(照亮装料区域,避免挖掘机铲斗误碰车厢),严禁使用远光灯(会导致挖掘机操作员眩目);若装料区光线极差,可请求工地现场开启临时照明灯(如塔吊照明灯),确保装料区域亮度不低于 50lux;

信号协同优化:与挖掘机操作员约定标准化信号(如 “驾驶员鸣笛一声表示准备就绪,操作员鸣笛一声表示开始装料;驾驶员挥手示意表示装料完毕,操作员挥手示意表示可以驶离”),避免因夜间声音传播干扰导致信号误判;若配备对讲机,保持实时沟通,装料过程中每 30 秒确认一次位置,如 “我车车身已对齐铲斗,是否可以继续装料”;

操作节奏调整:夜间结冰路面操作需比白天慢 50%,车辆停入装料位置后,拉紧手刹并在车轮下垫三角木(两个车轮各垫一块,增强稳定性);装料时驾驶员需持续观察铲斗轨迹,若发现铲斗因结冰打滑偏离预期位置,立即鸣笛示意暂停;装料完成后,先怠速运转 1-2 分钟(让发动机温度回升),再缓慢起步,起步后保持 5km/h 车速,观察后方是否有其他车辆或行人,确认安全后再驶向卸料区。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