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防御性驾驶培训:如何通过预判规避突发风险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22

 

保证充足睡眠

夜间行车时,人的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会有所下降,而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良好驾驶状态的基础。出发前,驾驶员应确保自己得到了充分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如果长途赶夜路,建议提前规划好休息时间和地点,每隔一段时间就停车休息,活动身体,缓解疲劳。例如,每连续驾驶 2 - 3 小时,就应停车休息 15 - 20 分钟,让眼睛和身体得到放松。

防御性驾驶培训 (3).jpg

车辆检查与保养

出车前全面检查车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车辆在夜间行驶时性能良好。检查内容包括:

灯光系统: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示廓灯等都要逐一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灯光在夜间行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灯光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驾驶安全。例如,若刹车灯不亮,后车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你的刹车动作,从而引发追尾事故。

轮胎状况: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轮胎表面有无磨损、鼓包或异物嵌入。夜间行车时,轮胎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爆胎等危险情况,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后果不堪设想。

刹车系统:检查刹车油液位是否正常,刹车片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刹车性能是否良好。良好的刹车系统是安全行车的关键,夜间行车视线不佳,更需要可靠的刹车来应对突发情况。

其他检查:还需检查机油、冷却液液位,以及雨刮器、喇叭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携带必要物品

夜间行车,应携带必要的随车工具和常用备用件,如千斤顶、扳手、拖车绳、备胎、手电筒、急救包等。这些物品在车辆出现故障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若车辆在夜间抛锚,手电筒可以帮助你查看车辆情况,进行简单维修;急救包则能在有人受伤时提供及时的初步救治。

防御性驾驶培训 (29).jpg

行车过程要点

观察路况

注意路面变化:夜间照明条件有限,驾驶员要时刻关注前方路面变化。一般来说,没有月光的夜晚,路面呈灰黑色,而有积水的地方会显得更亮,坑洼处则更暗黑,驾驶员可遵循 “走灰不走黑” 原则。此外,通过观察前车行驶轨迹,也能大致判断前方路况。若前车行驶平稳,说明前方路面状况良好;若前车频繁避让或颠簸明显,可能前方有坑洼或障碍物。

留意路标和交通设施:注意观察道路两旁的路标、指示牌和交通信号灯,提前了解道路信息和行驶方向。在一些没有路灯的路段,反光标识能帮助你识别道路轮廓和方向。例如,路边的反光道钉可以让你清楚地知道车道边缘位置,避免偏离车道。

关注周边车辆和行人:时刻留意前后方车辆的行驶动态,注意它们的灯光变化和速度。夜间行人的可视性较差,尤其是在没有路灯的路段,行人可能穿着深色衣物,不易被发现。因此,驾驶员要特别注意从道路两侧横过马路的行人,提前减速并做好避让准备。

灯光使用

检查全车灯光:出发前务必检查全车灯光,确保其正常工作。灯光不仅用于照明,还能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达信号。若灯光出现故障,应及时修复,切勿带 “病” 上路。

规范使用远近光灯:

远光灯使用场景:在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的荒野道路、山路或乡村小路行驶时,可合理使用远光灯,以扩大视野范围,更好地观察前方路况。但车速高于 30km/h 时才宜使用远光灯,且灯光必须照出 100 米以外。

近光灯使用场景:在市区道路、转弯处、照明条件好的道路上,应使用近光灯。此外,在与对向车辆相距 150 米以外会车时,以及同方向近距离跟车行驶时,都要切换为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也应当使用近光灯。

特殊情况灯光使用:夜间超车时,应提前开启左转向灯,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或鸣喇叭,提醒前车注意。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同样要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提示周围车辆和行人注意来车。

应对滥用远光灯情况:如果遇到对向车辆滥用远光灯,应首先切换为近光灯,然后通过闪灯示意对方。若对方无视提示,不要与其斗气对射远光,而应观察前后方车辆情况,适当降低车速,将视线偏向右侧,参照路面指示线行驶,确保自身驾驶路线正确。同时,可变换车内后视镜角度,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控制车速

避免高速行驶:夜间行车视线受阻,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反应时间会减少。因此,不宜高速行驶,应根据路况和能见度合理控制车速。在照明良好的城市道路,车速可保持在规定限速范围内;而在没有路灯或路况复杂的道路,应适当降低车速,如在国道或省道上,车速可控制在每小时 40 - 60 公里。

特殊路段减速:驶经弯道、坡路、窄路、桥梁、路口等特殊路段时,更要严格控制车速,小心行驶。例如,在进入弯道前,应提前减速,按照弯道的曲率和路况选择合适的速度通过;通过路口时,要放慢车速,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其他车辆和行人,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恶劣天气车速控制:若遇到下雨、下雪、下雾等恶劣天气,视线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时应低速小心行驶,甚至可以选择暂缓行车,靠边停车。如在雾天行车,能见度小于 20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能见度小于 10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40 公里;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20 公里,并应尽快找安全地点停车。

保持车距

加大跟车距离:夜晚光线不足,人的反应速度变慢,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增加。因此,驾驶员要与前车保持比白天更大的安全间距。一般情况下,在城市道路跟车时,车距应保持在 50 米以上;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车距应保持在 150 - 200 米。通过观察前车尾灯来判断车距时,由于前车紧急刹车和轻微刹车尾灯亮度相同,难以准确判断,所以拉大距离能给自己留出更充足的反应空间,降低追尾风险。

注意与其他车辆间距:除了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还要注意与周围其他车辆的横向间距。在会车时,应适当减速,保持足够的横向安全距离,避免发生刮擦事故。特别是与大型货车会车时,由于货车体积大,灯光影响范围广,更要格外小心,可尽量靠右侧行驶,增大与货车的间距。

减少超车、变道

谨慎超车:夜间光线昏暗,驾驶员对前方路况和车辆距离的判断更容易失误,超车风险大大增加。若非必要,应尽量避免超车。如果必须超车,要准确判明前方情况,确认具备超车条件后,先开启左转向灯,然后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必要时鸣喇叭配合,预告前车避让。在判定前车确已让路允许超越时,方可加速超车,并在超车后尽快驶回原车道。

减少变道:频繁变道会增加车辆与其他车辆相会的几率,在夜间行车时这种危险更为突出。因此,应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变道操作。如果需要变道,要提前开启转向灯,并通过后视镜观察相邻车道车辆情况,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变道。

防御性驾驶培训 (25).jpg

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停车

停车灯光使用:夜间行车如需停车,无论有无路灯,都应尽量打开前后灯光,如示廓灯、危险报警闪光灯等,以便其他车辆和行人能够及时发现你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停车时,还需在车后 150 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在普通道路上停车,应在车后 50 - 100 米处设置警告标志。

偏僻路段停车安全:当在偏僻路段停车时,如果发现前方道路有障碍物,或者车辆被他人追尾、剐蹭,不要轻易下车查看。应时刻保持警惕,锁好车门,通过车内后视镜和车窗观察周围情况,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等待处理。

避免疲劳和酒后驾驶

严禁疲劳驾驶:夜间行车容易使人疲劳,而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驾驶员应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如果感到困倦、视线模糊或反应迟钝,应立即停车休息,可选择到服务区或安全的路边停车,休息片刻或睡一觉,待精神恢复后再继续行驶。

严禁酒后驾驶:饮酒后,驾驶员的视觉、触觉、听觉、判断和操作等能力都会降低,严重影响对路况的判断和观察,威胁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坚决做到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将面临记 12 分并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FAQs

问:夜间行车时,如何通过灯光判断路况?

答:夜间行车可通过观察灯光来判断路况。当远光灯光线直射且距离远又清楚时,可判断前方道路平坦;若远光灯光线突然消失,可能前方有路口或弯道;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表明前方是弯曲道路;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则意味着前方是坡路。在交叉路口,可根据侧向路来车灯光的照射情况预测对方车行驶情况。例如,路口有对方车远光灯照射的散射光,说明车距交叉路口尚远;若大灯光有光束或在路口拐角处树梢上有明亮光线(多见于 T 字形路口),则需做好让行准备。此外,当后车长时间开远光灯,光线刺眼时,可变换后视镜角度,减小炫目感。在会车时,受对面车灯光照射,眼睛可避开照射灯光轴方向,或用遮光板遮挡、戴防眩镜,会有一定防眩效果。


问:夜间在不同道路类型上行车,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夜间在高速公路行车,首选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其路中间的隔离带能有效阻挡对面车辆灯光。行驶时要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注意观察前车尾灯和路面标识。若走没有封闭的国道或省道,要严格控制车速,增加跟车距离,准备随时停车。超车时需准确判明前方情况,确认条件成熟后,跟进前车并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必要时鸣喇叭预告前车避让。在城市道路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因为城市道路路灯多在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较暗。在有路灯照明的路段,最高车速不超过当前道路限速的 80%;光线弱、岔道、路口多的道路,建议全程控制在每小时 40 公里车速。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及其他灯光影响视线,须低速行驶。

防御性驾驶培训 (29).jpg

问:夜间行车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等,应该怎么做?

答:夜间遇到大雨天气,应开启雾灯和近光灯,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会形成反光,影响视线。降低车速,保持比平时更大的车距,一般车距应保持在 100 米以上。同时,要注意观察路面是否有积水,避免驶入积水较深的区域,以防车辆熄火或失控。如果雨势过大,视线严重受阻,应找安全地点靠边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待雨势减小后再继续行驶。

若遇到大雾天气,同样要开启雾灯和近光灯,严禁使用远光灯。能见度小于 20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 100 米以上距离;能见度小于 10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40 公里,车距保持在 50 米以上;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20 公里,且应尽快找安全地点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停车后,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留在车内或车辆附近。


问:夜间行车时,如果车辆突然发生故障,应该如何处理?

答:夜间行车车辆突然发生故障,首先要保持冷静。若车辆还能移动,应尽量将车移至路边安全地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双闪灯),避免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如果车辆无法移动,要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合适距离设置警告标志,普通道路在车后 50 - 100 米处,高速公路在车后 150 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被过往车辆碰撞。然后,车内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带,如高速公路的护栏外,不要留在车内或车辆附近。接着,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告知故障车辆的准确位置和故障情况,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前来处理。在等待过程中,不要随意尝试自行修理复杂故障,以免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或发生危险。


问:夜间行车如何确保对行人的安全避让?

答:夜间行人可视性较差,确保安全避让行人十分关键。首先,在行驶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时刻留意道路两侧情况。在没有路灯或照明昏暗的路段,要特别警惕可能出现的行人,提前减速。当发现前方有行人时,不要使用远光灯直射,应切换为近光灯,以免影响行人视线。如果行人正在过马路,要在距离行人较远时就开始减速,必要时停车让行,不要加速抢行。注意观察行人的动态,有些行人可能因视线不佳或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意识到车辆靠近,此时要通过鸣喇叭等方式提醒行人,但不要长时间鸣笛惊吓行人。在通过学校、小区、公交站台等行人可能较多的区域时,更要降低车速,做好随时停车避让的准备。此外,注意不要在行人附近突然变更车道或转弯,避免因行人躲避不及而发生碰撞事故。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