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驾驶员安全培训:景区道路通行与游客上下车规范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16

旅游大巴作为连接游客与景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旅游体验。景区道路往往地形复杂、弯道多、坡道长,且游客上下车环节人员密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在旅游大巴驾驶员安全培训课程中,景区道路通行技巧与游客上下车规范是道路安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有助于驾驶员提升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确保旅游行程的顺利进行。

赛为安全 (34).jpg

一、景区道路的特点与风险

景区道路多依山而建或沿景区自然景观布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潜在风险。从道路形态来看,弯道多且急是常见特征,部分弯道的转弯半径较小,视线受阻严重,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对向车辆或路边障碍物;坡道比例高,上下坡路段连续出现,尤其是部分山区景区,陡坡长度可达数公里,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动力输出考验极大。

从交通环境来看,景区道路的宽度普遍较窄,多数路段仅能容纳两辆车勉强会车,且道路两侧可能有树木、岩石、护栏等障碍物,通行空间有限。同时,景区内行人、非机动车(如景区观光车、自行车)较多,游客可能会随意横穿道路或在路边停留拍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景区道路的路面状况参差不齐,部分路段可能存在坑洼、碎石、积水等情况,雨天或雪天路面湿滑,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操控性能。


二、景区道路通行的关键要点

(一)行驶前的准备工作

在驶入景区道路前,驾驶员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和灯光。制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在坡道和弯道的安全性,需检查刹车片的磨损程度、制动液的液位和质量,确保制动灵敏有效;转向系统要保证转向灵活、无卡顿,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在正常范围内;轮胎的胎压要符合标准,胎纹内无异物,胎面无裂纹或鼓包,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爆胎;灯光系统(包括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示廓灯、刹车灯等)要齐全有效,以应对景区道路可能出现的视线不良情况。

同时,驾驶员要提前了解景区道路的路况信息,可通过景区管理部门、导航软件或其他驾驶员获取道路的弯道分布、坡道长度、限速要求等信息,规划好行驶路线和车速。若景区道路有临时交通管制或施工路段,要提前做好绕行准备,避免耽误行程或闯入危险区域。此外,驾驶员要调整好自身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驾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应对景区道路的复杂情况。

(二)行驶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在景区道路行驶时,控制车速是确保安全的首要原则。根据道路的弯曲程度、坡度大小和视线条件,合理调整车速,一般情况下,在弯道、坡道、视线不良或人员密集路段,车速应控制在 20-30 公里 / 小时以内;在直道且视线良好的路段,车速也不宜超过 40 公里 / 小时,预留足够的反应和制动距离。

通过弯道时,要遵循 “减速、鸣笛、靠右行” 的原则。提前减速至适当速度,开启转向灯,鸣喇叭示意对向车辆,然后将车辆靠向道路右侧行驶,保持与路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避免占用对向车道。在转弯过程中,要平稳转动方向盘,避免急打方向,防止车辆侧滑或失控。出弯道时,不要急于加速,待车辆完全驶出弯道后,再缓慢加速。

上下坡时,操作方法有所不同。上坡时,要根据坡度大小选择合适的挡位,对于手动挡车辆,可挂入低挡位(如 1 挡或 2 挡),利用发动机的动力平稳爬坡,避免中途换挡导致动力中断;对于自动挡车辆,可切换至爬坡模式或低挡位模式(如 L 挡),确保有足够的动力输出。爬坡过程中,要与前车保持比平时更长的安全距离,防止前车溜车造成碰撞。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手动挡车辆应挂入低挡位,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控制车速;自动挡车辆可切换至下坡模式或低挡位模式,减少刹车的使用频率,避免因长时间刹车导致制动系统过热失效。若下坡路段较长,可间歇性轻踩刹车,使刹车片降温,但要避免急刹车,防止车辆侧滑。

遇到会车时,要提前观察对向车辆的距离和速度,若路面宽度足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稳会车;若路面狭窄,应提前选择宽阔处停车,开启右转向灯,示意对向车辆先行,待对方车辆通过后再继续行驶。会车过程中,要保持车辆靠向道路右侧,避免与对向车辆发生剐蹭,同时注意路边的行人与障碍物,确保会车安全。

(三)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

雨天或雪天在景区道路行驶时,路面摩擦力减小,车辆容易打滑,驾驶员要进一步降低车速,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一般为正常车距的 2-3 倍)。起步时,缓慢加速,避免驱动轮打滑;制动时,要轻踩刹车,避免急刹车导致车轮抱死,可采用点刹的方式逐渐降低车速。同时,要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雾灯,提高车辆的可见性,避免在积水或积雪较深的路段行驶,以防车辆陷住或发生故障。

若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如行人横穿道路、车辆故障或路面塌陷等,驾驶员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平稳停车。若车辆发生故障无法继续行驶,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辆后方 50-100 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然后组织游客转移至安全地带,并联系景区管理部门或道路救援人员进行处理。

赛为安全 (35).jpg

三、游客上下车的规范流程

(一)上下车地点的选择

游客上下车地点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方便的原则。应选择路面宽阔、平坦、视线良好的区域,如景区指定的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或路边的安全港湾,避免在弯道、坡道、桥梁、隧道口、交叉路口或交通流量大的路段上下车,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上下车地点要远离障碍物和危险区域,如悬崖边、陡坡旁、易落石区域等,确保游客上下车过程中不会受到意外伤害。同时,要尽量选择靠近景区入口或出口的地点,减少游客步行距离,提高上下车效率。若景区内没有指定的上下车地点,驾驶员要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再允许游客上下车。

(二)上车时的操作规范

游客上车前,驾驶员要将车辆停稳,拉紧手刹,挂入空挡(手动挡)或 P 挡(自动挡),关闭发动机,开启双闪灯,确保车辆处于静止状态。然后,下车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行人或其他车辆,确认安全后,打开车门,引导游客有序上车。

在游客上车过程中,驾驶员要站在车门旁,提醒游客注意脚下安全,避免踩空或绊倒。对于老年游客、儿童或行动不便的游客,要主动提供帮助,协助他们安全上车。同时,要检查游客携带的行李是否符合规定,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上车,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游客上车完毕后,驾驶员要清点人数,确保所有游客都已上车,然后提醒游客系好安全带,讲解乘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等)。确认无误后,关闭车门,再次检查车辆周围情况,启动发动机,平稳驶离。

(三)下车时的操作规范

到达目的地后,驾驶员要将车辆停放在选定的安全地点,操作步骤同上车前(拉紧手刹、挂空挡或 P 挡、关闭发动机、开启双闪灯)。然后,告知游客下车地点和集合时间、地点,提醒游客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不要遗落在车上。

打开车门后,驾驶员要先下车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引导游客有序下车。同样,对于需要帮助的游客要主动协助,提醒游客注意脚下和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游客下车后,驾驶员要检查车内是否有遗留物品,若发现有游客遗落的物品,要妥善保管,并及时联系游客或景区管理部门归还。

确认所有游客都已下车且物品齐全后,关闭车门,锁好车辆,然后前往集合地点与游客汇合,确保游客的安全。


四、道路安全教育培训的强化

道路安全教育培训在旅游大巴驾驶员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驾驶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和责任意识。培训中要强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真实事故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让驾驶员深刻认识到景区道路通行和游客上下车环节的风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要加强对驾驶员操作技能的培训,针对景区道路的特点,进行弯道行驶、坡道控制、会车等专项训练,提高驾驶员在复杂路况下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要培训驾驶员掌握游客上下车的规范流程和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要建立健全驾驶员考核和管理制度,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驾驶员进行再培训或调离岗位。加强对驾驶员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旅游大巴的安全运营。


五、FAQs

(一)在景区狭窄的盘山公路上遇到对向车辆,且两侧均有障碍物无法避让时,驾驶员应如何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或强行会车。应立即减速,开启右转向灯,鸣喇叭示意对向车辆,同时观察前方路面是否有相对宽阔的区域,如稍宽的弯道、路边的平台等,若有,应缓慢将车辆驶向该区域,为对向车辆留出尽可能多的通行空间。

若没有合适的宽阔区域,应主动停车,将车辆尽量靠向道路右侧,拉紧手刹,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让副驾驶人员下车,站在车辆前方安全位置,向对向车辆示意我方已停车避让。此时,驾驶员要密切关注对向车辆的行驶状态,提醒对方驾驶员注意路面情况和两侧障碍物。

在对向车辆通过时,驾驶员要观察两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若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剐蹭,应及时通过副驾驶人员向对方示意减速或调整方向。待对向车辆完全通过后,不要立即起步,要先观察后方是否有来车,确认安全后,再缓慢起步继续行驶。

整个过程中,驾驶员要保持耐心,与对向车辆驾驶员相互配合,避免因抢行而引发事故。同时,要提醒车内游客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确保自身安全。


(二)游客在景区非指定区域要求下车拍照时,驾驶员应如何处理,既保证游客安全又不影响旅游行程?

当游客提出在非指定区域下车拍照的要求时,驾驶员首先要向游客解释非指定区域下车的危险性,说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路面狭窄、视线不良、有落石风险或过往车辆较多等情况,下车拍照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受伤,争取游客的理解和配合。

若游客坚持要下车拍照,驾驶员要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相对安全的临时停车地点。若附近有宽阔、平坦且远离危险区域的地方,可短暂停车,但要明确告知游客停车时间(一般不超过 5 分钟),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不要远离车辆,不要在道路中间停留或拍照,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辆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若时间允许)。

若周围环境确实不安全,没有合适的停车地点,驾驶员要坚决拒绝游客的要求,向游客说明情况,并建议在前方景区指定的观景台或停车点停车拍照,那里的设施更完善,安全性更高。同时,可向游客介绍前方的观景亮点,转移游客的注意力,缓解游客的不满情绪。

在处理过程中,驾驶员要保持礼貌和耐心,态度诚恳,避免与游客发生争执。若游客情绪激动,可联系导游协助沟通,共同做好游客的思想工作,确保旅游行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景区道路夜间行驶时,灯光使用和车速控制有哪些特殊要求,以应对视线不良的问题?

景区道路夜间行驶时,灯光使用和车速控制需要特别注意,以应对视线不良的问题。在灯光使用方面,要正确使用近光灯和远光灯,在没有路灯或照明不良的路段,可开启远光灯,但遇到对向车辆时,要在距离对方来车 150 米左右时切换为近光灯,避免远光灯直射对方驾驶员,影响其视线;在跟随前车行驶时,要使用近光灯,不要使用远光灯,以防远光灯照射到前车后视镜,影响前车驾驶员观察后方情况。

通过弯道时,要提前开启转向灯,同时交替使用近光灯和远光灯,示意对向车辆和路边行人,了解弯道另一侧的路况。若弯道视线极差,可适当鸣喇叭,提醒可能存在的车辆或行人。此外,要确保车辆的示廓灯、刹车灯等正常工作,提高车辆的可见性,让其他道路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我方车辆。

在车速控制方面,夜间景区道路视线不良,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能力下降,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一般应比白天行驶时的车速降低 30% 左右,如白天在该路段可行驶 30 公里 / 小时,夜间则应控制在 20 公里 / 小时以内。在弯道、坡道、桥梁等危险路段,车速要进一步降低至 10-15 公里 / 小时,同时要加大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一般为白天的 2-3 倍,预留足够的制动和反应距离。

行驶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密切观察路面情况和路边参照物(如树木、护栏等),判断道路的走向和宽度,避免偏离车道。若遇到路面有障碍物或可疑情况,要提前减速,必要时停车检查,确认安全后再继续行驶,切勿盲目加速通过。


(四)旅游大巴在景区上下客时,如何有效组织游客有序排队,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旅游大巴在景区上下客时,组织游客有序排队是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首先,驾驶员要提前与导游沟通,由导游负责组织游客排队,明确上下车的顺序和规则,如按照座位顺序、从后门下车前门上车等,让游客养成排队的习惯。

在停车后,驾驶员要将车辆停稳在安全地点,打开车门后,不要立即让游客上下车,而是由导游先下车,在车门旁引导游客,划定上下车的区域,用身体或手势示意游客排队,避免游客一拥而上。对于老年游客、儿童或行动不便的游客,要安排他们优先上下车,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搀扶、提拿行李等。

在游客上车时,导游要站在车门内侧,控制游客上车的速度,提醒游客不要拥挤,注意脚下台阶,防止踩空或绊倒。若游客较多,可让游客分批上车,避免一次性涌入车内造成拥挤。在游客下车时,导游要站在车门外,引导游客有序下车,提醒游客带好自己的行李,不要在车门附近停留,尽快离开上下车区域,为后续下车的游客腾出空间。

驾驶员要配合导游的工作,在游客上下车过程中,密切关注车内和车外的情况,若发现有拥挤的迹象,要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同时,要确保车门正常开关,避免因车门故障导致游客上下车受阻,引发拥挤。上下车结束后,驾驶员和导游要共同清点人数,确认所有游客都已安全上下车,再关闭车门或离开。


(五)景区道路突遇暴雨引发小型山洪,旅游大巴被困在低洼路段时,驾驶员应如何应急处置,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当景区道路突遇暴雨引发小型山洪,旅游大巴被困在低洼路段时,驾驶员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优先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首先,要保持冷静,判断山洪的水位和上涨速度,若水位较低且上涨缓慢,应立即组织游客下车,携带必要的随身物品,向道路两侧地势较高的地方转移,远离低洼区域和河道,避免被洪水围困。

在组织游客转移时,要听从驾驶员和导游的统一指挥,让游客有序撤离,不要惊慌失措、相互推挤,特别是要照顾好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游客,确保全员安全转移。转移到安全区域后,要清点人数,确认没有游客遗漏在车内或途中。

若水位较高且上涨迅速,车辆已被洪水部分淹没,无法安全下车,驾驶员要立即关闭车辆门窗,防止洪水进入车内,同时打开车辆的应急天窗(若有),告知游客到车顶等待救援。让游客用手机拨打 119、110 等救援电话,说明被困地点、人数、车辆型号等信息,保持手机畅通,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安抚游客的情绪,向游客说明情况,让大家保持冷静,不要随意跳车或尝试游泳逃生,以免发生危险。若车辆内有急救包、饮用水等物资,要合理分配,确保游客在等待救援期间的基本需求。

此外,驾驶员要时刻关注车辆的状态,若发现车辆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要及时采取措施固定车辆,如将车辆手刹拉至最紧、挂入低挡位等,为救援争取时间。当救援人员到达后,要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协助游客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