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天气下搅拌站驾驶员安全培训包含的场内作业与场外运输安全措施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大型搅拌站驾驶员的安全作业面临更大挑战,无论是厂区内的车辆调度、物料运输,还是场外的混凝土配送,都需要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作为保障。因此,在驾驶员安全培训中,必须细化特殊天气(如暴雨、大风、大雾、高温、冰雪等)下的场内作业与场外运输规范,将防御性驾驶理念与场景化操作相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因素引发的安全风险。
一、特殊天气下的场内作业安全措施
厂区内作业空间相对封闭,但特殊天气仍可能导致路面湿滑、视线受阻、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需从车辆检查、行驶规范、作业协同三方面落实安全措施。
车辆检查的强化措施在特殊天气来临前尤为重要。暴雨或雨雪天气前,驾驶员需重点检查车辆制动系统,因为湿滑路面会延长制动距离,需确保刹车片磨损在合理范围内,制动液液位正常,踩下制动踏板时无异常异响或跑偏现象。同时,要清理轮胎花纹中的石子等杂物,检查胎压是否符合标准 —— 雨天胎压可适当降低 10% 左右,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抓地力;冰雪天气则需更换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确保轮胎具备足够的防滑性能。
大风天气前,需检查车辆的固定装置,如搅拌罐的旋转机构、料斗的锁紧装置等,防止强风导致部件松动或意外开启。大雾或夜间低能见度天气,要提前测试灯光系统,包括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危险报警闪光灯等,确保灯光亮度充足、闪烁正常,灯罩无破损或污渍遮挡。高温天气时,需检查冷却系统和液压系统,确认冷却液液位正常、散热风扇工作良好,液压油温度不超过规定值(通常不超过 80℃),避免因设备过热引发故障。
场内行驶的动态调整是应对特殊天气的核心。暴雨天气下,厂区内可能出现积水,驾驶员需提前熟悉厂区内的积水点分布,避开深度超过轮胎一半的区域,防止车辆进水熄火。行驶时要保持低速平稳,避免急加速或急刹车,转弯时提前减速并鸣喇叭示意,防止因侧滑与其他车辆或设备发生碰撞。经过物料堆放区、料仓下方时,要警惕雨水冲刷导致的物料坍塌,尽量保持 5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大风天气(风力达到 6 级及以上)时,应减少大型车辆的移动,尤其是泵车、装载机等重心较高的设备,需停放在地势平坦、远离围挡、广告牌的区域,必要时用缆绳固定车身。确需行驶时,要避开厂区内的空旷地带和风口,遇强阵风时立即停车,待风力减弱后再继续行驶,同时注意观察空中是否有被风吹动的杂物(如铁皮、钢管等),防止砸伤车辆或人员。
大雾或霾天气时,厂区内能见度低于 50 米时,应暂停场内运输作业,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区域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示廓灯。若必须作业,需保持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在 10 米以上,行驶速度不超过 5km/h,每行驶 20 米鸣喇叭一次,通过声音提示周边车辆和人员。经过交叉路口、拐角处时,要提前减速至几乎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必要时安排人员在前方引导。
高温天气下,场内作业需合理安排时间,避开中午 12 点至下午 3 点的高温时段,减少驾驶员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车辆停靠时应选择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油箱和液压油箱,防止燃油蒸发或液压油过热。作业间隙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中暑,同时检查轮胎温度,若发现轮胎过热,不可立即浇水降温,应停靠后自然冷却。
作业协同的安全规范在特殊天气下更需严格执行。暴雨或冰雪天气,厂区内的洗车区、料斗下方等区域易积水结冰,驾驶员在卸料或清洗车辆时,需先观察地面是否湿滑,必要时铺设防滑垫,防止下车时滑倒。与装载机、泵车等设备协同作业时,要保持清晰的沟通,可通过手势、对讲机等方式确认操作指令,避免因雨声、风声干扰导致误操作。
大雾天气时,物料装卸区域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用反光带划定作业范围,驾驶员在靠近料仓或卸料点时,要提前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缓慢靠近并鸣喇叭示意,确认装卸人员处于安全位置后再操作。高温天气下,进行搅拌罐清洗、检修等作业时,要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部件(如排气管、搅拌罐外壁),必要时佩戴隔热手套,防止烫伤。
二、特殊天气下的场外运输安全措施
场外运输涉及复杂的道路环境,特殊天气下的安全措施需兼顾道路通行规则、车辆应急处理和货物保护,确保混凝土运输全程安全。
出车前的全面准备是场外运输安全的基础。暴雨或大雨天气,驾驶员需携带防滑链、三角木、雨衣、手电筒等应急物品,检查雨刮器的刮水效果,确保其能快速清除雨水,保持前挡风玻璃清晰。同时,要查询运输路线的天气和路况信息,避开低洼易涝路段和山区滑坡、泥石流高发区域,若目的地或途经路段有暴雨红色预警,应暂停运输并向调度中心汇报,待预警解除后再出发。
大雾天气出车前,需确认车载 GPS 和对讲机工作正常,以便实时与调度中心保持联系,提前规划绕开高速封闭路段的备选路线。装载混凝土时,要适当减少装载量(不超过额定载重量的 80%),降低车辆重心,减少侧翻风险。冰雪天气则需提前更换防冻液,确保其冰点低于当地最低气温,检查暖风系统是否正常,防止行驶中车内玻璃起雾影响视线。
道路行驶的防御性策略需根据天气特点灵活调整。暴雨天气在公路上行驶时,要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为正常天气的 2-3 倍,遇积水路段时,不要贸然驶入,可观察其他车辆的通行情况,确认水深在安全范围内(不超过轮胎中线)后,低速匀速通过,避免中途停车或换挡。若车辆在积水中熄火,不可再次启动,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报警求助。
大风天气在空旷路段(如城郊公路、桥梁)行驶时,要握紧方向盘,防止强风导致车辆跑偏,遇横风时提前减速,保持车辆直线行驶,避免急打方向盘。经过广告牌、脚手架、树木等设施时,要快速通过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物体被风吹落砸中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若风力达到 8 级以上,应就近驶入服务区停靠,待风力减弱后再继续行驶。
大雾天气在道路上行驶时,要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严禁使用远光灯(远光灯的光线会被雾气反射,反而影响视线),行驶速度不超过 30km/h,在高速公路上不超过 60km/h(若能见度低于 50 米,应就近停车等待)。通过路口或超车时,要提前鸣喇叭示意,确认对向无来车或前车同意后,再缓慢操作,完成后迅速关闭转向灯,避免其他车辆误判。
冰雪天气行驶时,起步要缓慢,避免猛踩油门导致车轮打滑,上坡时保持匀速,中途不换挡;下坡时采用低挡位制动,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制动过热失效。在弯道、坡道、桥梁等易结冰路段,要提前减速,靠道路右侧行驶,与路边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车辆打滑后冲出路面。若遇车辆打滑,应向侧滑方向轻打方向盘,同时松油门,待车辆平稳后再修正方向。
高温天气场外运输时,要避免长时间连续行驶,每 2 小时停靠服务区休息一次,检查轮胎温度和胎压,防止爆胎。运输途中要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变化,若气温过高导致混凝土初凝加速,需及时与工地沟通,调整卸料时间,必要时添加缓凝剂(需符合混凝土配比要求)。在易燃易爆场所(如加油站、化工厂附近)停车时,要关闭发动机,不使用手机等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
应急处理与货物保护是场外运输安全的最后防线。运输途中遇车辆故障(如爆胎、制动失灵),需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移至应急车道或安全地带,在来车方向 50-150 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高速公路需放置在 150 米以外),人员撤离至护栏外并拨打救援电话。暴雨天气若遇车辆被淹,驾驶员应果断破窗逃生,优先选择侧窗(前挡风玻璃强度较高,不易破碎)。
为保护混凝土质量,暴雨天气运输时要检查罐口密封情况,防止雨水混入混凝土影响配比;高温天气需在罐体外覆盖隔热布,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温度升高;冰雪天气则要避免罐车长时间停靠在室外,防止罐体结冰影响旋转功能。卸料完成后,要及时清洗罐体,防止残留混凝土凝固,尤其在低温天气,需确保罐内无积水,避免结冰损坏设备。
特殊天气下的安全措施,核心在于 “预判风险、主动规避、规范操作”。搅拌站需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驾驶员熟悉不同天气下的应急处置流程,同时建立特殊天气预警机制,提前通知驾驶员调整作业计划。驾驶员则要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操作习惯,在复杂天气中始终保持冷静,通过细致的检查、谨慎的行驶和有效的协同,确保场内作业与场外运输的全程安全。
同类文章排行
- 特殊天气下搅拌站驾驶员安全培训包含的场内作业与场外运输安全措施
- 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安全培训课程包含的应急救援设备使用与流程掌握
- 新能源车辆安全驾驶培训:电池保护与特殊路况动力控制要点
- 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培训涉及的工地复杂环境通行与避让操作要点
- 长途运输过程中罐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包含的疲劳驾驶预防与调节
- 山区路段罐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涉及的车辆制动系统维护与检查
- 运输领域人员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提升道路风险预判能力的具体举措
- 建筑单位组织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助力员工形成良好出行习惯的有效方案
- 物流行业从业者通过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掌握复杂路况应对策略的实践路径
- 企业员工参与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过程中可借鉴的实用技巧与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