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夏季驾驶员安全教育:应对暴雨天气的驾驶技巧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8-15

(一)车辆状况深度检查

雨刮器系统:雨刮器在暴雨天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仔细检查雨刮片是否有磨损、老化的迹象,如有,应及时更换。测试雨刮器的不同速度挡位,确保其运行平稳、刮水干净,能够有效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为驾驶员提供清晰的视野。

制动系统:刹车关乎行车安全,在暴雨天更是如此。检查制动液的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查看制动片的磨损程度,如磨损严重需及时更换。进行制动测试,确保刹车灵敏有效,在湿滑路面上能及时制动车辆,避免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轮胎状态:轮胎的状况直接影响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检查轮胎的花纹深度,花纹过浅会导致排水性能下降,增加打滑风险,一般轮胎花纹深度低于 1.6 毫米就需要考虑更换。同时,确保轮胎气压正常,过高或过低的气压都会影响轮胎的性能。

灯光系统:暴雨会导致能见度降低,此时灯光是与其他道路使用者沟通的重要工具。逐一检查车辆的前照灯、雾灯、示廓灯、刹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确保所有灯光都能正常亮起,亮度符合要求,以便在雨雾中能被其他驾驶员清晰看到。

车辆密封性:检查发动机盖、车门、车窗等部位的密封条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老化现象。良好的密封性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车内,避免车内电子设备受潮损坏,同时也能保证驾驶员和货物的干燥。

防御性驾驶培训 (15).jpg

(二)物资与装备准备

应急工具包:随车携带一个应急工具包,里面应包含拖车绳、千斤顶、扳手、螺丝刀等基本工具,以备车辆在途中出现故障时进行简单维修。此外,还应准备一个手电筒,并确保电池电量充足,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情况下提供照明。

安全警示设备:三角警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备。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将三角警示牌放置在车辆后方适当距离处,警示其他车辆注意避让。同时,有条件的可以携带一些反光背心,在下车进行检查或处理问题时穿上,提高自身的可见性,保障安全。

车载通讯设备:确保车载通讯设备(如对讲机、手机等)电量充足,并保持信号畅通。在行驶过程中,及时与调度中心或公司保持联系,汇报路况和车辆行驶情况,遇到问题也能及时求助。

防滑链(如有需要):如果行驶路线经过山区或容易出现道路结冰的区域,即使是在夏季暴雨天气,也有可能因气温骤降导致道路湿滑结冰,此时防滑链就能派上用场。提前准备好防滑链,并学会正确安装,能在关键时刻增强车辆的防滑能力。


(三)路线规划与天气关注

精准路线规划:出发前,利用导航软件或交通地图,详细规划行车路线。尽量选择路况较好、排水系统完善的主干道,避免经过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路段,如立交桥下、涵洞、老旧小区内道路等。同时,了解道路的施工情况,避开正在施工的路段,以免因道路状况复杂增加行车风险。

实时天气追踪:通过天气预报 APP、交通广播或气象部门的官方网站,密切关注出发地、途经地和目的地的天气变化。特别是要关注暴雨预警信息,根据预警级别合理调整出行计划。如果目的地发布了橙色或红色暴雨预警,且货物运输并非紧急任务,可考虑暂停运输,待天气好转后再出发,以确保行车安全。

防御性驾驶培训 (10).jpg

二、暴雨中驾驶的关键技巧

(一)车速与车距的合理把控

降速慢行:暴雨会使路面变得湿滑,车辆的制动距离大幅增加。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车速,避免高速行驶。一般情况下,在城市道路中,车速应保持在每小时 30 公里以下;在高速公路上,车速也不宜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同时,要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因为这两种操作极易导致车辆失控打滑。应平稳地加速和减速,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增大车距:与前车保持至少平时两倍以上的车距,为自己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在湿滑路面上,一旦前车紧急制动,后车需要更长的距离才能停下来。通过观察前车的尾灯、车距确认线或路边的固定参照物等方式,时刻关注与前车的距离,并根据路况和车速适时调整。

(二)灯光的正确使用

开启近光灯:在暴雨天气中,即使是白天,也要及时开启近光灯。近光灯的光线能够照亮车辆前方的道路,同时不会像远光灯那样在雨雾中形成反光,影响视线。切勿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的光线在雨雾中会被反射,形成白茫茫的一片,使驾驶员无法看清前方路况。

合理使用雾灯:当能见度进一步降低,如小于 100 米时,应开启雾灯。雾灯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在雨雾中更有效地传播光线,让其他道路使用者更容易发现你的车辆。需要注意的是,雾灯的使用要根据实际能见度情况,在能见度较好时,不需要一直开启雾灯,以免影响其他驾驶员。

示廓灯与危险报警闪光灯:示廓灯用于显示车辆的轮廓,让其他车辆和行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车辆的宽度和长度。在暴雨天气中,应始终开启示廓灯。如果车辆遇到紧急情况,如故障或事故,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警示周围车辆注意避让。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若遇到暴雨导致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也可适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但要注意在情况好转后及时关闭,避免干扰其他驾驶员。

(三)路面状况的观察与应对

注意积水区域:仔细观察路面情况,寻找路面上的积水迹象。一般来说,积水区域的颜色会比正常路面更深,且可能会有反光现象。如果发现前方路面有大面积积水,不要贸然驶入,应先观察周围车辆的行驶情况,或者寻找路边的警示标志,判断积水深度。若积水深度超过车辆的进气口高度,强行通过可能会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造成严重损坏。对于大多数普通轿车而言,积水深度超过半个车轮就存在较大风险。

应对湿滑路面: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要保持方向盘的稳定,避免大幅度转动方向盘。如果车辆发生侧滑,不要惊慌,应立即松开油门,向侧滑方向适当转动方向盘,待车辆恢复稳定后,再缓慢调整方向和车速。同时,要注意避免驶入路边的排水沟或路肩松软区域,防止车辆陷入困境。

警惕行人与非机动车:暴雨天气中,行人往往急于躲避雨水,行动可能会比较匆忙,对交通状况的观察不够仔细。非机动车骑行者也可能因路面湿滑而难以控制车辆。因此,驾驶员要特别注意观察路边的行人与非机动车,提前减速慢行,保持较大的横向安全距离,避免因溅起水花影响他们的视线或导致他们摔倒。遇到行人正在过马路时,应停车让行,确保行人安全通过。

(四)车辆操控的要点

平稳转向:转弯时要提前减速,缓慢转动方向盘,避免急打方向。因为在湿滑路面上,急打方向盘容易导致车辆侧翻或失控。同时,要注意观察弯道内的路况,如有积水、障碍物或其他车辆,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避免频繁变道:在暴雨天气下,频繁变道会增加车辆失控的风险。应尽量保持在自己的车道内行驶,如果确实需要变道,要提前开启转向灯,并仔细观察周围车辆的情况,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变道操作。同时,要注意与相邻车道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利用发动机制动:在长下坡路段或需要减速时,可以适当利用发动机制动来辅助刹车。方法是松开油门,将挡位降低,利用发动机的阻力来降低车速,减少刹车的使用频率,避免刹车过热导致制动失效。但要注意,发动机制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刹车。

防御性驾驶培训 (24).jpg

三、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

(一)车辆涉水熄火的应对

立即停车,切勿重启发动机: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突然熄火,应立即停车,不要试图再次启动发动机。因为此时发动机可能已经进水,再次启动会导致发动机内部零部件严重损坏,维修成本高昂。应迅速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

迅速撤离车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撤离车辆。如果车门因水压无法打开,可以使用车内的应急逃生工具(如安全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撤离后,应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避免车辆被进一步淹没或受到其他车辆的碰撞。

报警与求助: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22)和保险公司电话,向他们说明车辆的位置、状况以及事故发生的情况。如果车上有货物,还应及时通知公司或货主,告知他们车辆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靠近积水区域和车辆。

(二)车辆落水的逃生方法

保持冷静,迅速解开安全带:当车辆不慎落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在车辆下沉的过程中,应尽快解开安全带,为逃生做好准备。如果安全带因浸水等原因无法正常解开,可以使用车内的尖锐物品(如安全锤的尖端)割断安全带。

尝试打开车门或车窗:在车辆刚落水时,车内外的水压差较小,此时应尽快尝试打开车门逃生。如果车门无法打开,可以尝试降下车窗。一般来说,车辆落水初期,车窗电机仍能正常工作。如果车窗也无法降下,可以使用安全锤等工具打破车窗玻璃。破窗时,应选择车窗的四个角或边缘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相对更容易破碎。

利用后备箱逃生(如有可能):如果车辆的前排车门和车窗都无法打开,且车辆配备有从车内开启后备箱的装置,可以尝试通过后备箱逃生。在一些车型中,后备箱内设有应急拉手或开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拉动拉手或按下开关打开后备箱。但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动作迅速。

等待时机,深呼吸后逃生:如果车辆已经完全沉入水中,且车门和车窗都无法打开,此时不要盲目挣扎,应等待车内外水压趋于平衡。当感觉到车门或车窗有一定的松动时,深吸一口气,然后迅速打开车门或车窗逃生。在逃生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被水流冲走。

(三)遭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迅速判断危险,立即停车: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迹象,如山坡上有土石滚落、道路上有大量泥水等,应立即停车,不要试图强行通过。迅速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如远离山坡的开阔路段或坚固建筑物旁。

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停车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22),向警方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和情况。同时,也可以通知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以便他们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

组织周围人员撤离:如果周围还有其他车辆和人员,应积极组织他们一起撤离到安全地带。提醒大家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可能经过的路径上停留,要向地势较高、远离山体的方向转移。在撤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被滚落的石块、树木等砸伤。

等待救援,注意自身安全: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期间,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靠近危险区域,如滑坡体、泥石流沟谷等。如果天气恶劣,要寻找合适的遮蔽物,避免被雨水长时间淋湿导致身体失温。同时,要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

防御性驾驶培训 (4).jpg

四、常见问题解答

(一)在暴雨天气中,如何准确判断路面的积水深度?

在暴雨天气下,准确判断路面积水深度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参照物来大致估算。比如,观察路边的路灯、电线杆等固定物体,一般会有水位标识,如果积水接近或超过这些标识的某个刻度,就能大概知道积水深度。还可以观察周围车辆行驶时的情况,若看到前车行驶时水花溅起较高,甚至没过轮毂的一半,那就说明积水较深,自己的车辆通过可能存在风险。另外,对于一些有经验的驾驶员,他们会熟悉自己车辆的一些关键部位高度,比如进气口、排气管等,以这些为参考,当积水接近这些关键部位的高度时,就不应贸然通过。同时,在一些容易积水的路段,相关部门可能会设置警示标志,驾驶员要留意这些标志,按照标志提示来判断是否能安全通过积水路段。总之,判断积水深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做出决策,切不可盲目驶入未知深度的积水区域。


(二)暴雨中车辆的自动启停功能需要关闭吗?为什么?

在暴雨天气行驶时,强烈建议关闭车辆的自动启停功能。自动启停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车辆短暂停车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以节省燃油和减少尾气排放,当车辆需要继续行驶时再自动启动发动机。然而,在暴雨积水路段,这一功能却可能带来严重问题。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或其他原因导致车辆短暂停止,此时自动启停功能若处于开启状态,发动机就会自动关闭。而车辆周围是积水,一旦发动机自动启动,很可能会将积水吸入进气口,进而进入发动机内部。发动机进水后,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损坏,如活塞顶弯、连杆断裂等,维修费用极高,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暴雨天气出行前,驾驶员应提前关闭车辆的自动启停功能,确保车辆在涉水过程中发动机能够持续稳定运行,保障行车安全。


(三)如果在行驶中遇到暴雨导致能见度极低,几乎看不清道路,应该怎么办?

当在行驶中遭遇暴雨致使能见度极低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这能让周围车辆更容易发现你的位置,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将车速降至最低,缓慢前行,切不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行驶,以免发生碰撞事故。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寻找安全的地方停车,比如路边的紧急停车带、大型停车场等。在停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确保停车地点不会受到积水、山体滑坡等危险的威胁。停车后,不要下车随意走动,留在车内并继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通过车载通讯设备与外界保持联系,如向交警部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等待雨势减弱、能见度恢复。若没有合适的停车地点,且车辆仍能缓慢行驶,那么要紧紧跟随前方车辆的尾灯,保持安全距离,借助前车的行驶轨迹来判断道路走向,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前车,自己仍需时刻留意路面情况,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总之,在能见度极低的暴雨中,安全是首要原则,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自身和车辆的安全。


(四)暴雨天气下,车辆的制动性能会受到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暴雨天气会对车辆制动性能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雨水会使路面变得湿滑,车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幅减小,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制动操作下,车辆需要更长的距离才能停下来,制动距离明显增加。其次,制动片和制动盘在雨中容易受潮,水分会降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制动效果变差。另外,如果车辆涉水深度较深,水分可能进入制动系统内部,影响制动液的性能,进一步削弱制动能力。

为应对这些影响,驾驶员在暴雨天气行驶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出行前检查制动系统,确保制动片磨损程度正常,制动液液位和质量符合要求。行驶过程中,要与前车保持更大的车距,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制动距离。在需要制动时,采用点刹的方式,即轻踩刹车踏板,然后松开,再轻踩,反复操作,这样既能避免车轮抱死导致车辆失控,又能利用刹车产生的热量蒸发制动片和制动盘上的水分,一定程度上恢复制动性能。如果发现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应尽快找安全地方停车检查,避免继续行驶带来安全隐患。若车辆涉水后,制动性能受到影响,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低速行驶并轻踩刹车,通过制动片与制动盘的摩擦产生热量,将进入制动系统的水分蒸发掉,恢复制动性能。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