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客运车驾驶员安全培训包含的灯光使用与疲劳驾驶预防有效方法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19

在夜间客运车驾驶中,灯光使用的规范性和疲劳驾驶的预防能力,是保障行车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夜间能见度低、光线复杂,加之长途行驶中驾驶员易产生疲劳,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在驾驶员安全培训中,需针对夜间环境的特殊性,细化灯光使用规则,传授科学有效的疲劳预防方法,让驾驶员既能通过灯光 “看清路、被看见”,又能保持清醒状态应对全程。

赛为安全 (7).jpg

一、夜间行车灯光使用的规范与技巧

夜间灯光是客运车的 “眼睛” 和 “语言”,其使用不仅关乎自身视野,更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判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灵活应对不同路况。

基础灯光的正确切换是夜间行车的首要原则。当车辆驶离市区进入无路灯路段时,应及时开启远光灯,其照射距离可达 100 米以上,能帮助驾驶员提前发现前方道路上的障碍物、坑洼或行人。但需注意,与对向车辆相距 150 米时,必须切换为近光灯,避免强光直射对向驾驶员造成 “瞬间盲区”;尾随其他车辆时,若距离小于 50 米,也需使用近光灯,防止灯光通过前车后视镜干扰其视线。通过照明良好的城镇街道或服务区时,应始终使用近光灯,不得开启远光灯影响行人和其他车辆。

通过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特殊区域时,灯光使用需更具针对性。接近路口前 100 米,应提前关闭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和转向灯,同时交替闪烁远近光灯示意横向来车,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进入隧道前,需提前开启示廓灯和近光灯(禁止使用远光灯),使眼睛逐渐适应隧道内的光线变化,避免因光线骤暗导致短暂失明;驶出隧道时,同样保持近光灯开启,待完全驶出后再根据外部光线调整灯光。遇暴雨、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应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此时远光灯会被水汽反射形成 “光幕”,反而降低能见度,需坚决避免使用。

车辆发生故障或临时停车时,灯光是重要的警示信号。若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如乘客突发状况),需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示廓灯,在来车方向 50-150 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高速公路需放置在 150 米以外),提醒其他车辆避让。若车辆故障需长时间停靠,除上述措施外,还可打开车内顶灯,方便乘客上下车或等待救援,但需确保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灯光系统的日常检查是规范使用的前提。出车前,驾驶员需逐一测试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制动灯、危险报警闪光灯等是否正常工作,检查灯罩是否有破损或污渍,确保灯光亮度充足、照射角度合适(近光灯不应直射对向车辆,远光灯不应过高或过低)。夜间行驶中,若发现灯光突然故障,应立即减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缓慢停靠至应急车道或安全区域,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行驶,不可在灯光不全的情况下冒险行车。

赛为安全 (39).jpg

二、疲劳驾驶的科学预防方法

夜间是疲劳驾驶的高发时段,人体生理节律在凌晨 2-5 点处于低谷,加之光线昏暗易导致视觉疲劳,需通过系统性方法预防疲劳,保持驾驶状态。

出车前的睡眠管理是预防疲劳的基础。驾驶员需保证出车前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环境应安静、避光,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不进行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等兴奋神经的活动。若前一天睡眠不足(少于 6 小时),应主动向调度中心说明情况,申请调整班次,不可抱有 “硬撑” 的侥幸心理。长途客运需配备双驾驶员时,两人应提前协商好轮换时间,确保每人连续驾驶不超过 4 小时,轮换间隙能得到充分休息。

行驶中的疲劳缓解技巧需贯穿全程。每行驶 2 小时或进入服务区时,应停车休息 15-20 分钟,下车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散步、拉伸四肢、转动颈部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久坐带来的肌肉紧张。车内可准备风油精、薄荷糖等提神物品,感到困倦时涂抹在太阳穴或含服,通过气味和味觉刺激保持清醒。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适当调低空调温度(建议 22-24℃),低温环境能减少睡意,避免因闷热导致昏沉。

合理安排驾驶节奏有助于延缓疲劳。夜间行车时,可适当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比白天更长的安全距离(至少 50 米),减少频繁超车、急刹车等操作,降低精神紧张度。行驶中多观察道路两侧的景物,通过变换视线焦点缓解眼部疲劳,同时留意仪表盘信息,避免长时间紧盯前方单一目标。若发现自己出现眼皮沉重、反应迟钝、方向盘不自觉跑偏等疲劳信号,应立即寻找最近的服务区停靠休息,不可继续驾驶。

环境与工具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车内灯光设置需科学,夜间行驶时关闭车内顶灯,避免车内光线过强影响对车外路况的观察;仪表盘亮度调至适中,既能看清数据又不刺眼。使用车载音响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但音量不宜过大,以免分散注意力或掩盖其他车辆的鸣笛警示。配备的防疲劳驾驶系统(如车道偏离预警、驾驶员状态监测)需确保正常工作,一旦系统发出预警,应立即采取休息措施。

特殊场景下的疲劳预防需更严格。遇暴雨、大雾等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天气,应缩短连续驾驶时间,每 1.5 小时休息一次,避免因精神高度紧张加速疲劳。凌晨时段若感到极度困倦,可在服务区停靠后,在驾驶室内小憩 20-30 分钟(需锁好车门、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但不可进入深度睡眠,以免醒来后更感疲惫。冬季夜间行车,需注意保暖但避免穿过多衣物,防止身体僵硬影响操作灵活性,同时注意脚部保暖,避免因寒冷导致反应迟缓。


总之,夜间客运车驾驶员的灯光使用和疲劳预防,是安全驾驶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规范灯光操作,能在复杂光线环境中保障视野清晰、警示到位;通过科学预防疲劳,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敏的反应。培训中需结合模拟操作和案例分析,让驾驶员深刻认识到 “细节决定安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觉习惯,在每一次夜间行驶中做到 “灯明、脑清、车稳”,为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