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安全培训:高层货架取货时的平衡控制要点
叉车安全培训:在仓储物流场景中,高层货架取货是叉车作业的高频任务,由于货架高度较高(通常超过 5 米),叉车在升降、转向过程中极易因重心偏移导致失衡,甚至引发侧翻事故。因此,掌握高层货架取货时的平衡控制要点,需要从车辆定位、货物叉取、升降操作到撤离货架的全流程进行精准把控。
接近高层货架前的车辆定位是平衡控制的基础。叉车需与货架保持平行,车身中心线与货架立柱的间距需控制在 30-50 厘米,过近可能导致叉车升降时与货架碰撞,过远则会增加货叉伸出后的失衡风险。停车时要选择平坦坚实的地面,若地面有轻微坡度,需将车头朝向坡顶方向停放,并拉紧驻车制动器,在车轮下方垫置三角木固定,防止车辆自行滑动改变与货架的相对位置。
停车后需观察货架的稳定性,检查货架立柱是否有倾斜、变形,层板连接处是否松动,若发现货架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上报,切勿冒险取货。同时要清理货架周围的障碍物,确保叉车在取货过程中有足够的调整空间,避免因避让障碍物导致车身倾斜。
货物叉取阶段的平衡控制核心在于货叉的精准操作。调整货叉间距时,需根据货物的宽度居中分布,确保货叉载荷均匀 —— 货叉间距过窄可能导致货物偏向一侧,过宽则会增加货叉伸出后的挠度。货叉插入货物底部时,要缓慢推进,确保货叉完全进入托盘插孔,且货叉尖超出托盘边缘至少 10 厘米,防止货物在提升过程中滑落。
叉取货物时,若货物堆码不整齐或重心偏移,需先下车调整货物,使重心位于两货叉中间位置,再进行叉取。提升货物离开层板 10-15 厘米后,需暂停操作,观察货物是否稳定,货叉是否水平,若发现货物倾斜,应缓慢下降货物重新调整,切勿在倾斜状态下继续提升。
升降过程中的平衡控制需结合高度变化调整操作。当货叉带着货物上升时,叉车的重心会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此时需严格控制升降速度,每秒上升高度不宜超过 30 厘米,避免因快速升降导致车身晃动。升至目标层高时,要缓慢调整货叉高度,使货物底部与货架层板保持 5-10 厘米的距离,防止货物碰撞层板导致叉车受力失衡。
在高层货架间转动货叉时(如需调整货物方向),转动角度不得超过 10 度,且必须在货叉完全离开层板、货物处于悬空状态时进行,避免转动时货物与货架立柱碰撞产生侧向力。若需微调叉车位置,应先将货物降至较低高度(不超过 1.5 米),再缓慢移动车辆,防止高位移动引发侧翻。
货物放置与撤离阶段的平衡控制同样关键。将货物放置到高层货架时,要确保货物平稳落在层板中央,避免偏向货架边缘,放置后需轻抽货叉,确认货物无滑动风险后再将货叉完全抽出。货叉抽出过程中要保持水平,若遇到阻力需立即停止,检查是否有货物勾挂,切勿强行抽叉导致货架晃动。
撤离货架时,需先将货叉降至距地面 30-50 厘米的安全高度,再缓慢后退车辆,后退过程中要观察叉车尾部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同时通过后视镜确认货叉未与货架发生剐蹭。若货架通道狭窄,后退时需保持车身与货架平行,避免转向操作,直至叉车完全退出通道后再调整方向。
特殊货物的平衡控制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叉取超高货物(高度接近货架顶部)时,需确保货物顶部与货架横梁有至少 20 厘米的间隙,且升降过程中要全程观察货物是否与货架顶部碰撞,必要时安排人员在旁引导。叉取轻型但体积较大的货物(如泡沫制品)时,需将货叉尽量伸至货物底部深处,减少货物探出长度,并降低升降高度,防止风阻或惯性导致货物摇摆。
叉车设备的状态对平衡控制影响显著。作业前需检查货叉的垂直度,若货叉弯曲或倾斜,会导致货物重心偏移,需更换货叉后再作业。升降链条的松紧度要适中,链条过松会导致货叉升降不稳,过紧则可能在提升时产生额外应力,每周需检查链条张紧度并涂抹润滑油。此外,要确保叉车的倾斜油缸工作正常,在高层取货时禁止使用前倾功能(特殊情况除外),后倾角度需控制在 3 度以内,保持车身稳定。
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也会影响平衡控制效果。作业时要保持身体稳定,不将上半身探出驾驶室外,避免因身体重心偏移影响叉车平衡。视线需同时关注货物、货叉与货架的相对位置,不频繁低头查看操作杆,可通过调整座椅高度和后视镜扩大视野范围。若在操作中感到车身明显晃动,应立即停止所有动作,将货物降至地面,检查叉车状态后再继续作业。
总之,高层货架取货的平衡控制需遵循 “慢操作、稳重心、控高度、慎转向” 的原则,操作人员需通过反复练习熟悉叉车在高位状态下的平衡特性,结合货物与货架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操作方式,才能在高效完成取货任务的同时,确保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