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租车驾驶员夜间及恶劣天气行车安全要点与防御性驾驶指导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14

城市出租车驾驶员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其中夜间行车和恶劣天气行车更是对驾驶技能与安全意识的双重考验。为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应对这些特殊场景,保障自身、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下面将围绕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行车安全要点展开详细说明,并融入防御性驾驶的相关知识,为驾驶员提供切实可行的驾驶指导。

防御性驾驶培训 (14).jpg

夜间行车安全要点

夜间行车由于光线不足,驾驶员的视野会受到极大限制,对道路状况

、人及其他车辆的观察难度显著增加,同时夜间驾驶员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这些都给行车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掌握夜间行车安全要点至关重要。

在车辆检查与准备方面,驾驶员在夜间出车前,要仔细检查车辆的灯光系统,包括前大灯、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刹车灯、示廓灯等,确保所有灯光都能正常工作,并且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符合要求。前大灯如果出现亮度不足或者照射角度偏移的情况,会影响驾驶员对前方道路的观察,增加行车风险,此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调整。同时,还要检查车辆的刹车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状况等,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夜间行车提供安全保障。

在行车过程中,合理使用灯光是夜间行车安全的关键。驾驶员要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环境,正确选择使用近光灯或远光灯。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 150 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如果遇到对方车辆使用远光灯影响自己视线的情况,不要直接用远光灯进行反击,以免造成双方视线受阻,引发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变换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的方式提醒对方切换近光灯。此外,在转弯、变道、超车、掉头等操作时,要提前开启相应的转向灯,向其他车辆和行人传递明确的行驶意图,确保行车安全。

保持安全车距也是夜间行车必不可少的要点。夜间视线不佳,驾驶员对前方车辆的制动距离和行驶状态的判断难度增加,因此需要适当加大与前车的安全车距,一般情况下,夜间行车的安全车距应比白天增加一倍以上。这样即使前车突然制动,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做出反应,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观察前车的尾灯,通过尾灯的变化判断前车的行驶状态,如减速、停车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另外,夜间行车驾驶员容易出现疲劳感,尤其是在凌晨时段,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驾驶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在疲劳状态下出车。如果在行车过程中感到疲劳,应及时到就近的服务区或安全区域停车休息,待精力恢复后再继续行驶,切勿强撑驾驶。


恶劣天气行车安全要点

恶劣天气如雨天、雪天、雾天、大风天等,会对道路通行条件产生严重影响,给出租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不同的恶劣天气具有不同的特点,驾驶员需要根据具体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行车安全措施。

雨天行车时,路面会变得湿滑,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车辆的制动距离会明显增加,同时容易出现 “水滑” 现象,即车辆在积水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水膜,导致轮胎失去抓地力,车辆失控。因此,雨天行车首先要降低行车速度,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急转向,保持车辆行驶平稳。在通过积水路段时,要提前观察积水深度,确认车辆能够安全通过后再缓慢行驶,避免积水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导致车辆熄火。如果积水较深,无法判断车辆是否能通过,应选择绕行,切勿强行通过。

同时,雨天行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视线。雨水会附着在车窗玻璃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此时要及时开启雨刮器,并根据雨量大小调整雨刮器的刮水速度,确保车窗玻璃清晰。如果车窗玻璃内侧出现雾气,要及时开启空调除雾功能,消除雾气,保证视线良好。此外,雨天行人通常会撑伞或穿着雨衣,视线和听觉会受到一定影响,驾驶员要特别注意观察行人的动态,减速慢行,避让行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雪天行车的重点在于应对路面结冰和积雪带来的影响。积雪覆盖路面会使路面摩擦力大幅降低,车辆制动距离急剧增加,而且容易出现侧滑现象。因此,雪天行车要提前更换雪地轮胎或安装防滑链,增强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行车过程中要保持低速行驶,平稳操作方向盘,避免急刹车、急加速和急转弯,防止车辆侧滑。在转弯时,要提前减速,缓慢转动方向盘,确保车辆平稳通过弯道。

另外,雪天视线也会受到影响,雪花飘落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同时路面积雪会反射光线,容易造成驾驶员眼花。因此,雪天行车要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雾灯,提高车辆的可见性。在跟车行驶时,要加大安全车距,一般应保持在正常车距的 3-4 倍,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如果遇到路面结冰情况,车辆行驶更加困难,驾驶员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在车辆较少、路面状况相对较好的车道行驶,避免在结冰严重的路段行驶。

雾天行车由于能见度低,驾驶员对前方道路情况的判断会受到很大限制,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天气。雾天行车首先要开启雾灯和近光灯,严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的光线会被雾气反射,反而会使驾驶员视线更加模糊。同时,要开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提高车辆的可见性,让其他车辆能够及时发现自己。

在行车速度方面,雾天行车要严格控制车速,根据能见度的情况调整行驶速度。当能见度小于 200 米大于 100 米时,时速不得超过 60 公里;能见度小于 100 米大于 50 米时,时速不得超过 40 公里;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时速不得超过 20 公里,并且要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在跟车行驶时,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应是正常车距的 2-3 倍,同时要密切观察前车的尾灯,及时发现前车的制动信号,提前做好制动准备。

此外,雾天行车要尽量避免超车,如果确实需要超车,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前开启转向灯,鸣喇叭示意,确认被超车辆没有避让意图且前方道路安全后,再缓慢超越。在行驶过程中,要尽量靠道路中间行驶,避免靠近路边,防止与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或障碍物发生碰撞。如果雾天能见度极低,无法继续行驶,应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的安全区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并在车后规定距离设置警示标志,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待雾气消散后再继续行驶。

大风天气行车时,强风会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出租车这类车身较高的车辆,更容易受到风力的作用而发生偏移。因此,大风天气行车要降低行车速度,握紧方向盘,保持车辆的行驶方向稳定,避免因风力过大导致车辆失控。在通过桥梁、隧道、风口等风力较大的路段时,要更加谨慎,减速慢行,注意观察车辆的行驶状态,及时调整方向盘,确保车辆平稳通过。

同时,大风天气容易将路边的树枝、广告牌、塑料袋等物品吹到道路上,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驾驶员要密切观察道路情况,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要提前减速,及时避让,避免碰撞障碍物引发交通事故。此外,大风天气行人的行走也会受到影响,行人可能会因风力过大而难以保持平衡,横穿马路时容易出现慌乱情况。驾驶员要注意观察行人的动态,减速慢行,避让行人,确保行车安全。

防御性驾驶培训 (19).jpg

防御性驾驶在夜间及恶劣天气行车中的应用

防御性驾驶是一种主动预防交通事故的驾驶方法,其核心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通过提前观察、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夜间及恶劣天气行车中,防御性驾驶理念的应用尤为重要,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保障行车安全。

在夜间行车中,应用防御性驾驶首先要做到提前观察。驾驶员要不断扫描前方道路及周边环境,包括道路状况、行人、非机动车、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夜间行驶经过路口时,要提前减速,观察路口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马路,即使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也要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同时,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的情况,如是否有车辆突然驶出、行人突然横穿马路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避免因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

其次,要保持警惕,预判危险。夜间行车视线不佳,很多危险情况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因此驾驶员要保持高度警惕,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环境,预判可能出现的危险。例如,当行驶到没有路灯的郊区道路时,要预判前方可能会有行人、非机动车或野生动物横穿马路,提前减速,开启远光灯,扩大观察范围。在跟车行驶时,要预判前车可能会出现的制动、变道等操作,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避免因前车突然制动而导致追尾事故。

在恶劣天气行车中,防御性驾驶的应用同样关键。以雨天行车为例,驾驶员要提前预判路面湿滑可能导致的车辆制动距离增加和 “水滑” 现象,提前降低行车速度,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急转向。在通过积水路段前,要预判积水深度和路面状况,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同时,要注意观察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预判其他车辆可能出现的失控情况,提前做好避让准备。

在雪天行车时,驾驶员要预判路面结冰和积雪可能导致的车辆侧滑,提前更换雪地轮胎或安装防滑链,降低行车速度,平稳操作方向盘。在转弯时,要预判车辆可能出现的侧滑趋势,提前减速,缓慢转动方向盘,避免急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在雾天行车时,要预判能见度低可能导致的视线受阻,提前开启雾灯和近光灯,降低行车速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此外,防御性驾驶还要求驾驶员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驾驶操作。在夜间及恶劣天气行车中,驾驶员可能会因为路况复杂、视线不佳而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此时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和耐心,按照防御性驾驶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行车安全。同时,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常见问题解答(FAQs)

问题一:夜间行车时,遇到对向车辆一直使用远光灯,影响自己的视线,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夜间行车时,对向车辆使用远光灯会导致驾驶员视线受阻,看不清前方道路情况,增加行车风险,这是很多出租车驾驶员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不能采取过激的方式,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首先,驾驶员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对方使用远光灯而产生烦躁或愤怒的情绪,更不能直接用远光灯进行反击。因为双方都使用远光灯会使彼此的视线都受到严重影响,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接下来,可以尝试通过变换远近光灯的方式提醒对方驾驶员切换近光灯。一般来说,连续变换 2-3 次远近光灯,对方驾驶员大多能够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远光灯,并及时切换为近光灯。在变换远近光灯时,要注意频率不要过快,以免让对方驾驶员产生不适。

如果变换远近光灯后,对方驾驶员仍然没有切换近光灯,此时可以适当减速,降低行车速度,同时将视线向道路右侧偏移,避免直视对方车辆的远光灯,通过观察道路右侧的边缘线或人行道来判断行驶方向,减少远光灯对视线的影响。同时,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前方道路情况,注意是否有行人、非机动车或其他障碍物,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另外,如果道路条件允许,可以选择靠道路右侧行驶,给对向车辆留出更宽的通行空间,示意对方驾驶员注意,并希望对方能够切换近光灯。如果遇到对向车辆较多,且多辆车辆都使用远光灯的情况,驾驶员可以开启车辆的防眩目后视镜(如果车辆配备),减少远光灯对后视镜反射光线的影响,同时继续保持低速行驶,谨慎驾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试图通过猛打方向盘、急刹车或鸣喇叭等过激方式来应对对方使用远光灯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自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风险。驾驶员要始终以安全第一为原则,通过合理、温和的方式应对这种情况,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问题二:在雨天行车,车辆出现 “水滑” 现象时,驾驶员应该采取哪些正确的操作来控制车辆,避免事故发生?

雨天行车时,当车辆在积水路面上行驶速度过快,轮胎与路面之间会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轮胎失去抓地力,车辆出现 “水滑” 现象,此时车辆会像在冰面上行驶一样,难以控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驾驶员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操作至关重要。

首先,驾驶员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因为慌乱中容易做出错误的操作,如急刹车、急打方向盘等,这些操作会进一步加剧车辆的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此时要牢牢握紧方向盘,保持方向盘处于正直状态,避免随意转动方向盘,尽量保持车辆的行驶方向稳定,防止车辆出现侧滑或跑偏。

其次,要立即松开油门踏板,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但不要急刹车。急刹车会使车轮抱死,进一步失去抓地力,导致车辆失控更加严重。正确的做法是缓慢松开油门,让车辆依靠惯性自然减速,同时可以轻踩刹车,但要注意力度要轻柔,避免车轮抱死。在车辆减速的过程中,要继续保持方向盘的稳定,观察车辆的行驶状态,根据车辆的偏移情况轻微调整方向盘,使车辆逐渐恢复正常行驶状态。

另外,要注意避免频繁变道或超车。在 “水滑” 现象发生时,车辆的操控性极差,变道或超车会增加车辆失控的风险,因此要尽量保持在原车道行驶,直到车辆完全恢复正常操控。同时,要密切观察周围车辆的行驶状态,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为了预防 “水滑” 现象的发生,驾驶员在雨天行车时要提前降低行车速度,避免高速行驶。一般来说,当车速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时,车辆在积水路面上发生 “水滑” 现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要根据路面积水情况和能见度,合理控制行车速度。同时,要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和胎压,确保轮胎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轮胎花纹磨损严重会影响轮胎的排水能力,增加 “水滑” 现象发生的风险,因此当轮胎花纹磨损到规定限度时,要及时更换轮胎。


问题三:在雾天行车,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驾驶员应该如何判断道路情况,确保https://www.ddtivms.com/行车安全?

雾天行车时,由于雾气的影响,能见度会大幅降低,驾驶员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前方道路情况、行人及其他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状态,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判断道路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首先,要充分利用车辆的灯光系统来辅助判断道路情况。雾天行车要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这些灯光不仅可以提高车辆自身的可见性,让其他车辆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同时也可以通过灯光的反射来判断前方道路的状况。例如,通过观察雾灯在雾气中的反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前方路面是否平坦、是否有坑洼或障碍物。如果发现灯光反射突然变得不均匀或出现异常阴影,可能意味着前方道路存在障碍物或路况发生变化,此时要及时减速,做好停车准备。

其次,要密切关注路边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和标线通常会采用反光材料制作,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清晰的光线,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标志和标线来判断自己的行驶位置和行驶方向,了解前方道路的限速、转弯、路口等信息。例如,通过观察路边的车道分界线,可以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避免偏离车道。同时,要注意观察路边的里程碑、百米桩等标志,了解自己的行驶里程和位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准确地向他人报告自己的位置。

另外,要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来辅助判断道路情况。在雾天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驾驶员的视觉会受到很大限制,此时听觉就成为了重要的辅助判断手段。可以通过聆听其他车辆的喇叭声、发动机声音来判断周围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方向,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同时,要注意聆听路边是否有行人的脚步声、自行车的铃声等,及时发现路边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提前做好避让准备。

在行车速度方面,要严格按照能见度的情况控制车速。当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时速不得超过 20 公里,并且要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在普通道路上行驶时,也要根据能见度的情况适当降低车速,避免因车速过快而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应是正常车距的 2-3 倍,避免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

如果雾天能见度极低,已经无法看清前方道路情况,继续行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此时驾驶员应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的安全区域,如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普通道路的路边停车位等,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并在车后规定距离设置警示标志,如三角警示牌。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