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高温环境下的货物稳定性监控与驾驶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02

夏季高温环境下,不仅轮胎易出问题,货物的稳定性也会因温度升高面临多重挑战 —— 塑料、橡胶类货物可能软化变形,生鲜、药品等敏感货物易变质泄漏,散装颗粒货可能结块移位,而固定货物的绑带、支架等装置也可能因高温老化失效。货物一旦移位、泄漏或坍塌,不仅会损坏货物本身,还可能导致车辆重心偏移,引发侧翻、制动失效等严重事故。本次培训将聚焦高温环境下货物稳定性的全流程监控方法,以及适配的驾驶技巧,帮助驾驶员在保障货物安全的同时,实现平稳驾驶。

防御性驾驶培训 (7).jpg

一、高温环境下货物稳定性风险的核心诱因

高温对货物稳定性的影响,本质是 “环境温度改变货物物理特性” 与 “高温加速固定装置老化” 的双重作用。首先是货物本身的变化:对于高温敏感货物(如生鲜、药品、化妆品),温度超过 25℃时可能出现变质、融化,若泄漏(如液态药品渗出、生鲜汁液流淌),会导致货物包装破损、重量分布不均,进而引发移位;对于固态硬质地货物(如塑料件、金属配件),高温(超过 60℃)会使塑料软化、金属热胀,塑料件可能因挤压变形卡住固定装置,金属件则可能因体积膨胀顶开束缚结构;对于散装或松散货物(如饲料、化肥、谷物),高温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货物结块(如化肥遇热板结),结块后的货物易在车辆颠簸时滑动,破坏原有的重心平衡;对于易燃易爆货物(如酒精、油漆、锂电池),高温会降低其燃点或引发化学反应,若包装破损泄漏,不仅影响稳定性,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其次是固定装置的失效:常用的货物固定工具中,塑料绑带在高温下(超过 50℃)会软化、拉伸强度下降,可能出现松弛或断裂;尼龙绳、帆布覆盖物会因高温老化变脆,抗撕裂能力减弱;金属支架、锁具则会因热胀冷缩出现间隙,原本紧固的连接部位可能松动,导致货物固定力度下降。此外,高温下车辆行驶时的振动频率会因路面热胀变形而改变(如沥青路面高温下变软,车辆颠簸幅度增大),进一步加剧货物与固定装置的摩擦、碰撞,加速稳定性风险的爆发。

防御性驾驶培训 (11).jpg

二、高温环境下货物稳定性的全流程监控要点

(一)出车前:做好货物与固定装置的基础检查

出车前的检查是预防货物失稳的关键,需围绕 “货物特性适配” 与 “固定装置可靠性” 两大核心展开。首先要明确货物高温特性:驾驶员需提前与货主沟通,确认货物是否为高温敏感型,若为生鲜、药品等需温控的货物,需检查冷藏车厢的制冷系统(如压缩机运行状态、温度设定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生鲜需 0-4℃,药品需 2-8℃),并提前预冷车厢,确保装车时车厢温度达标;若为易燃易爆或化学类货物,需确认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无泄漏痕迹),并检查车厢内是否配备灭火、防泄漏工具(如干粉灭火器、吸附棉)。

其次是固定装置的专项检查:针对不同固定方式,重点排查高温易失效部位 —— 使用塑料绑带时,需用手触摸绑带是否有软化迹象(正常状态下硬挺,软化后易弯曲),查看表面是否有裂纹,若绑带已使用超过 3 个月(高温环境下寿命缩短),建议直接更换新绑带;使用金属支架或集装箱锁具时,需检查金属部件是否有锈蚀、变形,用扳手测试锁具紧固度(高温下金属热胀冷缩,可能出现轻微松动,需重新拧紧至贴合货物);使用帆布覆盖散装货物时,需检查帆布是否有老化孔洞(高温暴晒易使帆布纤维断裂),边缘的绳索是否结实,避免行驶中帆布被风吹开导致货物散落。

最后是装载规范检查:装载时需确保货物重心 “低、中、匀”—— 重货(如金属部件、大型设备)放在车厢底部,轻货(如纸箱、泡沫包装)放在上方,避免重心过高导致车辆转弯时货物倾倒;左右两侧货物重量需对称,偏差不超过 10%,防止车辆行驶中向一侧倾斜;对于易滑动的货物(如桶装液体、方形纸箱),需在货物间放置防滑垫(高温下橡胶防滑垫效果更佳,避免使用塑料防滑垫,易软化失效),或用木方分隔,减少货物间的摩擦移位。

(二)行驶中:动态监控货物与环境状态

高温行驶中,货物稳定性可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需通过 “视觉观察、听觉辨别、定时检查” 实现动态监控。首先是行驶中的实时观察:驾驶员可通过车内后视镜、货厢侧视镜观察货物状态,若为开放式货厢,需留意货物是否有倾斜、绑带是否松弛(如绑带出现明显下垂);若为封闭式货厢,需注意车辆行驶是否有异常晃动(如车身向一侧倾斜、方向盘偏向),若出现晃动,可能是货物移位导致重心偏移,需立即在安全区域停车检查。同时,要留意是否有异常声音(如货物碰撞的 “咚咚” 声、绑带断裂的 “啪” 声),声音出现时需减速并确认货物情况,避免因声音被发动机噪音掩盖而忽视风险。

其次是定时停车检查:高温下每行驶 1.5-2 小时(或 150 公里),需在服务区或安全停车点停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固定装置是否松弛(如塑料绑带是否因高温进一步软化拉伸,金属锁具是否因颠簸松动),用手拉动绑带测试张力,若能轻松拉动,需重新紧固;货物是否有泄漏、变形(如生鲜货物是否渗水,塑料件是否软化坍塌),若发现泄漏,需用吸附棉清理泄漏物,并用备用绑带加固;车厢内温度是否异常(封闭式货厢需打开门检查,若为温控货厢,需确认温控系统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避免传感器故障导致温度失控)。若运输的是散装颗粒货,需检查货物是否结块,结块部位是否挤压其他货物,若结块较小,可手动打散,若结块较大,需调整固定方式,防止结块滑动。

最后是环境适应性调整:若行驶中遇到极端高温(如路面温度超过 70℃)或暴雨(高温后突降暴雨,货物易受潮打滑),需及时调整监控频率 —— 极端高温时缩短停车检查间隔至 1 小时,暴雨天气则需重点检查货物包装是否防潮(如纸箱是否吸水变软,导致强度下降),并检查防滑垫是否因潮湿失效,必要时在货物下方铺垫防水布,减少受潮影响。

(三)应急处理:货物失稳后的快速处置

若行驶中发现货物轻微失稳(如轻微移位、绑带松弛),需避免慌乱,按 “安全停车、评估风险、分步处置” 的流程处理。首先是安全停车: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观察后方车辆情况,缓慢减速,选择视野开阔、无障碍物的应急车道或停车区停靠,避免在弯道、坡道或车流密集区域停车,防止后方车辆追尾或货物因坡道进一步移位。停车后需在车辆后方 150 米(高速公路 200 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人员站在道路护栏外,确保自身安全。

其次是风险评估与处置:若货物仅轻微移位(如偏离原位置不超过 10 厘米,未影响车辆重心),且固定装置仍有一定约束力,可使用备用工具(如额外绑带、木方)进行临时加固 —— 用新绑带在货物移位方向的反侧拉紧,或在货物与车厢之间塞入木方,限制进一步移位;若货物移位严重(如重心明显偏移,车辆倾斜),或固定装置断裂(如绑带断裂、支架变形),切勿自行强行加固,需联系货主或专业救援团队(如具备货物重装资质的机构),说明货物类型、失稳情况,等待专业人员处置,避免因自行操作不当导致货物进一步损坏或引发安全事故。若货物泄漏(如化学液体泄漏、生鲜变质泄漏),需先判断泄漏物是否有危险性,若为易燃易爆或有毒泄漏物,需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拨打 119 或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电话,等待专业处理,切勿接触泄漏物。

防御性驾驶培训 (12).jpg

三、适配货物稳定性的高温驾驶技巧

高温下的驾驶操作直接影响货物稳定性,需通过 “稳车速、柔操作、优路线” 减少货物受力,避免因驾驶不当加剧失稳风险。

(一)车速控制:平稳匀速,避免急加速急减速

高温下路面摩擦系数降低(如沥青路面高温软化,摩擦系数下降约 20%),且货物易因惯性移位,需严格控制车速 —— 普通公路行驶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高速公路行驶时,不超过每小时 80 公里,且需保持匀速,避免急加速(加速时货物会因惯性向后滑动,尤其是堆叠的货物易倾倒)、急减速(减速时货物向前挤压,可能撞坏车厢或损坏包装)。若需加速,需缓慢踩下油门,让车速逐渐提升;若需减速,需提前松油门,利用发动机阻力降低车速,必要时采用点刹(轻踩刹车后松开,反复几次),避免一脚踩死刹车,减少货物的惯性冲击力。

(二)路线与时段选择:避开高危路段与高温时段

路线选择需优先考虑 “路面平整度” 与 “高温影响”—— 避开砂石路、坑洼路(颠簸会加剧货物与固定装置的碰撞,导致绑带松弛、货物移位),优先选择铺装良好的高速公路或国道;若需经过山区路段(高温下山区弯道易出现路面温差,部分区域可能因阴影导致路面温度不均),需提前规划弯道行驶策略,降低过弯速度(过弯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 30 公里),避免离心力导致货物向弯道外侧移位。

时段选择上,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11:00-15:00,此时路面温度最高,可达 80℃以上),若需长途运输,可调整行驶时间,如清晨(6:00-10:00)、傍晚(16:00-20:00)行驶,减少高温对货物和固定装置的影响。若必须在正午行驶,需增加停车检查频率,并开启车辆空调(若为封闭式驾驶室,可通过空调降低驾驶员疲劳感,避免因疲劳导致操作失误),同时确保车厢通风(非温控货厢),减少车厢内热量积聚。

(三)制动与跟车:预留足够安全距离

高温下车辆制动系统易因过热失效(如刹车片高温碳化,制动效果下降),且货物惯性大,需调整制动方式与跟车距离。制动时优先使用 “预见性制动”—— 提前观察前方路况,若发现前方有车辆减速或障碍物,提前 50-100 米松油门,缓慢减速,避免临时紧急制动;若需紧急制动(如遇突发情况),需采用 “点刹 + 手刹辅助”(重型货车),但需注意手刹不可拉死,避免手刹片过热损坏,同时观察后视镜,防止货物移位导致车辆侧翻。

跟车距离需比常温下增加 50%—— 普通公路跟车距离不小于 50 米,高速公路不小于 100 米,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若前方车辆急刹车,可有充足时间缓慢减速,减少货物因急刹产生的惯性冲击。同时,避免跟在大型货车、油罐车后方(高温下这些车辆可能出现货物泄漏或轮胎爆胎),若需跟车,需保持更远距离,并观察其货物状态,若发现前方车辆货物有失稳迹象(如绑带松弛),需及时变道避让。


FAQs

问题一:运输高温敏感货物(如生鲜、疫苗)时,行驶中发现冷藏车厢温控系统失效,车厢温度持续升高,应如何处理以保障货物安全?

遇到冷藏车厢温控失效,需立即采取 “控温、转移、报备” 三步法,避免货物因高温变质。首先,立即开启车厢应急通风 —— 若车厢有应急通风口,需全部打开,若没有,可稍微开启车厢门(缝隙约 10 厘米),利用行驶中的气流降低车厢温度,但需注意避免开启过大导致货物被风吹倒或受潮(若遇雨天需关闭车门,改用车内空调出风口导流,将冷空气引入车厢);同时,关闭车厢内的加热装置(如部分冷藏车配备的辅助加热功能,防止低温结冰,高温时需确保关闭),减少额外热量产生。

其次,快速规划最近的应急处理点 —— 通过导航软件搜索最近的冷链物流中转站、具备冷藏存储条件的仓库或货主指定的备用存储点,优先选择距离不超过 50 公里的地点,若距离过远(超过 50 公里),需联系货主说明情况,询问是否可临时停靠在阴凉区域(如大型停车场的树荫下),并准备冰袋、保温毯等应急降温物资(提前随车携带,用于敏感货物的临时保温),到达临时停靠点后,将冰袋放置在货物周围,用保温毯覆盖货物,减缓温度上升速度。

最后,做好货物状态记录与报备 —— 在处理过程中,每隔 10 分钟记录一次车厢温度(用手持温度计测量,避免依赖失效的温控系统)和货物状态(如生鲜是否变软、疫苗包装是否完好),并拍照留存;及时将处理进展、温度变化、预计到达应急点的时间告知货主,若货物出现轻微变质(如生鲜表皮发皱),需如实反馈,由货主决定是否继续运输或就地处理,切勿隐瞒情况导致货物损失扩大。此外,温控系统修复后,需先将车厢预冷至规定温度,再重新装载货物,确保货物在后续运输中处于安全温度范围。


问题二:用塑料绑带固定纸箱类货物(如电子产品包装),高温行驶中发现绑带因软化松弛,且车内无备用绑带,应如何临时加固以保障货物不移位?

这种情况下,需利用车内现有物资进行临时加固,核心是 “增加约束力” 与 “减少货物滑动”,避免因绑带松弛导致货物倾倒。首先,寻找车内可替代的固定材料 —— 如安全带(若车辆有额外备用安全带)、帆布绳、结实的塑料袋(如大号快递袋、防水袋)、甚至车内的地毯、脚垫(用于增加货物与车厢的摩擦力)。若找到安全带或帆布绳,可将其横向或纵向缠绕在货物外侧,模仿绑带的固定方式,缠绕时需注意 “多圈缠绕、交叉紧固”:横向缠绕货物中部(重心位置),缠绕 3-4 圈后打结,打结时需拉紧,确保绳子紧贴货物;纵向缠绕货物两端,与横向绳子形成交叉,增强固定力度,避免货物前后滑动。

若没有绳子类材料,可利用 “摩擦力加固法”—— 将车内的地毯、脚垫(橡胶材质为佳,高温下防滑效果更稳定)铺在货物下方或货物之间,地毯的粗糙面朝上,增加货物与车厢、货物与货物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滑动;若货物堆叠较高(超过 1.5 米),可将车内的座椅靠垫、抱枕等柔软物品塞在货物顶部与车厢顶部之间,形成 “顶部支撑”,防止货物因颠簸向上跳动后移位。此外,若车厢内有可固定的挂钩(如部分货车车厢侧壁有金属挂钩),可将绳子(或替代材料)两端固定在挂钩上,形成 “横向拉杆”,进一步限制货物左右移动。

临时加固后,需调整驾驶方式配合 —— 降低车速(普通公路不超过每小时 40 公里,高速公路不超过每小时 60 公里),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急转弯,过弯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 20 公里,减少货物的惯性冲击力;同时,缩短停车检查间隔至 30 分钟,每次停车后用手推动货物,检查是否有移位迹象,若发现加固材料松动,需重新调整紧固方式。到达目的地或下一个服务区后,立即购买合格的塑料绑带或金属绑带,对货物进行正规加固,确保后续运输安全,切勿依赖临时加固方式长时间行驶。

防御性驾驶培训 (26).jpg

问题三:运输散装颗粒货(如饲料、化肥),高温导致货物结块,部分结块卡在车厢角落,行驶中出现轻微晃动,应如何处理以防止结块进一步滑动影响稳定性?

遇到散装颗粒货结块并引发晃动,需先判断结块大小与位置,再通过 “限制移动、分散重量、调整驾驶” 的方式处理,避免结块滑动加剧。首先,安全停车评估结块情况 —— 将车辆停靠在平坦的安全区域,关闭发动机,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放置三角警示牌后,进入车厢检查结块:若结块较小(直径小于 30 厘米),且未卡住其他货物,可戴上手套手动打散结块,打散时需注意 “从边缘向中心敲碎”,避免结块整体脱落砸伤车厢或货物;若结块较大(直径超过 30 厘米),或卡在车厢角落无法手动打散,需用车内的木方、铁棍(若有)在结块周围 “搭建阻挡框架”:将木方垂直放在结块两侧,与车厢侧壁形成三角形支撑,木方底部用石块或重物固定(防止木方滑动),框架高度需超过结块高度的 2/3,限制结块向两侧或前后滑动。

其次,调整货物整体分布 —— 结块会导致局部重量集中,需将周围松散的颗粒货向结块区域填补,减少结块与其他区域的重量差,填补时需用铲子(或车内的塑料板)将松散货物推向结块下方,形成 “底部支撑”,避免结块因下方空虚而坍塌;若车厢内有防水布,可将防水布铺在结块上方,用石块压住防水布边缘,防止行驶中松散货物覆盖结块,导致结块位置难以监控。

最后,配合驾驶调整降低风险 —— 重新行驶后,需保持 “低速、平稳” 的驾驶状态:车速控制在每小时 40 公里以内,避免路面颠簸(若遇到坑洼路,需提前减速至每小时 10-15 公里,缓慢通过);避免直线加速或减速,加速时需缓慢踩油门,让车速逐渐提升,减速时优先松油门,利用发动机阻力降速,必要时轻踩刹车;跟车距离增加至 100 米以上,预留足够反应时间,防止因前方车辆急刹导致自身车辆急刹,结块因惯性冲击突破阻挡框架。同时,每行驶 20 公里停车检查一次结块状态,查看阻挡框架是否松动、松散货物是否移位,确保结块始终处于可控范围,直至到达目的地卸载。


问题四:高温下运输大件机械设备(如发电机、机床),用金属支架固定,行驶中发现支架表面发烫,担心因高温变形导致设备移位,应如何监控支架状态并应对?

金属支架在高温下(尤其是暴晒后)表面温度可达 70-90℃,易出现热胀变形,需通过 “温度监控、紧固检查、降温保护” 的方式保障支架稳定。首先,实时监控支架温度与状态 —— 行驶中可通过侧视镜观察支架是否有明显变形(如支架横梁弯曲、与设备连接的螺栓松动),若发现支架颜色异常(如因高温变色、出现氧化痕迹),需立即停车检查;停车后,待支架温度稍微下降(用手背轻触,不烫手即可,约停车 10 分钟),用扳手检查支架螺栓的紧固度:按对角线顺序逐一检查螺栓,若发现螺栓可转动(说明热胀冷缩导致松动),需用扳手重新拧紧,拧紧力度需符合设备要求(通常大件设备支架螺栓扭矩为 200-300 牛?米,可参考设备说明书),避免过度拧紧导致螺栓断裂。

其次,采取临时降温措施保护支架 —— 若行驶路段温度持续过高(路面温度超过 70℃),可利用车内的清水(如备用水箱的水)对支架进行间歇性降温:停车时用毛巾蘸水擦拭支架表面,每次擦拭后等待水分蒸发(约 5 分钟),再继续行驶,避免水分快速蒸发导致支架温度骤降骤升,引发更大变形;若有条件,可在支架表面包裹耐高温隔热棉(提前随车携带,适用于温度超过 100℃的场景),包裹时需确保隔热棉不影响支架与设备的连接,同时留出通风缝隙,防止支架内部热量无法散发。

最后,调整行驶策略减少支架受力 —— 大件设备重量大,高温下支架变形后承重能力下降,需通过驾驶调整减少支架负荷:选择平坦路面行驶,避开坡道、弯道较多的路线(坡道行驶时设备会对支架产生纵向拉力,弯道行驶会产生横向推力,均可能加剧支架变形);若必须经过坡道,上坡时缓慢加速,保持车速稳定,避免发动机扭矩过大导致车辆颠簸,间接增加支架受力;下坡时采用点刹,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车辆振动,同时开启排气制动,辅助降速,减少支架因车辆制动产生的冲击。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联系专业人员检查支架变形情况,若支架已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需更换新支架后再进行下次运输,切勿继续使用变形支架。


问题五:高温下运输纸箱包装的食品(如饼干、零食),车厢内通风不良导致纸箱受潮变软,货物堆叠出现倾斜,应如何处理以防止货物坍塌?

纸箱受潮变软后强度会下降 50% 以上,易出现堆叠倾斜甚至坍塌,需通过 “通风降潮、支撑加固、重新码放” 的方式紧急处理。首先,改善车厢通风条件 —— 立即将车辆停靠在阴凉通风的区域,打开车厢所有车门、窗户(若有),开启车内风扇(若车辆配备),加速车厢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若遇雨天(高温后降雨导致车厢受潮),需关闭车门,开启车厢内的除湿装置(如部分货车配备的车载除湿机),或在车厢内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生石灰包,提前随车携带),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待纸箱表面水分基本干燥(用手触摸纸箱无潮湿感,约 30-60 分钟)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其次,对倾斜货物进行支撑加固 —— 用车内的木方、硬纸板(如备用的纸箱板)、塑料板等硬质材料,在货物倾斜的一侧搭建支撑:将木方垂直放在倾斜货物的底部,与车厢侧壁或其他稳固货物形成支撑点,木方高度需超过货物倾斜高度的一半,防止货物继续倾斜;若货物倾斜角度较小(不超过 10°),可将硬纸板插入货物之间的缝隙,增加货物间的摩擦力,同时用绳子(或绑带)横向缠绕货物中部,拉紧绳子,限制货物进一步移位。

最后,必要时重新码放货物 —— 若纸箱受潮严重(如按压纸箱出现明显凹陷),或货物倾斜角度超过 15°,需将货物逐件卸下,重新码放:先在车厢底部铺一层防水布(防止地面潮气再次浸湿纸箱),再按 “低重高轻、左右对称” 的原则码放,重货(如罐装食品)放在下方,轻货(如袋装零食)放在上方,码放高度不超过车厢高度的 2/3,避免顶部货物因重心过高倾倒;每码放一层货物,在层间放置防滑垫(橡胶材质),增加层间摩擦力,同时在货物四周用木方固定,形成 “框架式防护”。重新码放后,需检查货物是否稳固(用手推动顶部货物,无明显晃动即可),再继续行驶,行驶中缩短停车检查间隔至 30 分钟,查看纸箱是否再次受潮、货物是否移位,确保食品包装完好,避免因纸箱坍塌导致食品损坏。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