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矿区道路交通安全培训:爆破作业时段的交通管制遵守规范
在金属矿开采作业中,爆破作业是获取矿石资源的关键环节,但其伴随的冲击波、飞石、粉尘等风险,对矿区道路通行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矿区道路作为连接采矿点、选矿厂、材料仓库等核心区域的 “生命线”,在爆破作业时段需实施严格交通管制,而所有涉矿车辆驾驶员、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制规范的严格遵守,是防范爆破安全事故、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的核心防线。本次培训将聚焦爆破作业时段矿区道路交通管制的核心要求、遵守要点及实操注意事项,帮助相关人员全面掌握规范内容,筑牢矿区道路安全屏障。
爆破作业时段矿区道路交通管制的核心目标与特殊风险
矿区道路与普通公路存在本质差异,其路面多为临时修筑的碎石路或土路,路面狭窄、弯道多、坡度大,且频繁有重型矿用卡车、装载机、工程车等大型车辆通行,通行环境本就复杂。而爆破作业时段,矿区道路面临的风险呈 “叠加式” 增长,这也决定了交通管制需围绕更明确的目标展开。
交通管制的核心目标,一是物理隔离风险区域,通过划定禁行范围、设置拦截设施,防止车辆、人员误入爆破作业影响区,避免飞石撞击、冲击波冲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二是有序管控通行流线,在爆破前、爆破中、爆破后三个阶段,合理引导矿区内正常作业车辆、应急车辆、人员通勤车辆的行驶路线与停靠位置,避免交通拥堵导致的延误或混乱,确保爆破作业按计划推进;三是保障应急通道畅通,预留专用应急路线,确保爆破作业中若出现突发情况(如飞石卡阻道路、人员受伤),应急救援车辆能快速抵达现场,降低事故后果。
从特殊风险来看,爆破作业时段的矿区道路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飞石飞溅范围不可控,金属矿爆破多采用深孔爆破或露天台阶爆破,若岩石硬度高、裂隙发育不均,可能产生超出设计范围的飞石,而矿区道路多紧邻爆破作业面,未遵守管制规范的车辆若行驶至飞石覆盖区,车身易被砸损,甚至导致驾驶员受伤;其二,冲击波对车辆的影响,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会对行驶中的车辆造成冲击,轻则导致车辆玻璃碎裂、车身晃动,重则使车辆失控偏离行驶路线,与其他车辆或路边设备发生碰撞;其三,粉尘与视线干扰,爆破后产生的大量粉尘会迅速弥漫在矿区道路上空,导致能见度骤降,若此时有车辆违反管制要求强行通行,驾驶员难以判断前方路况,易引发追尾、刮擦事故。此外,部分矿区道路下方存在采空区或临时边坡,爆破震动可能导致边坡落石或路面塌陷,未按管制要求绕行的车辆将面临坠坡、陷车风险。
爆破作业时段矿区道路交通管制的基本规范内容
矿区爆破作业时段的交通管制规范需覆盖 “事前准备 - 事中执行 - 事后恢复” 全流程,且需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道路布局及爆破作业规模动态调整,其核心规范内容可分为管制时段划分、管制区域划定、通行权限管理三大板块。
管制时段的明确划分与提前告知
爆破作业的交通管制并非仅在爆破瞬间实施,而是需覆盖 “准备期 - 警戒期 - 爆破期 - 解除期”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制要求不同。准备期通常为爆破前 1-2 小时,此时爆破作业人员开始布设炸药、连接起爆网络,交通管制的重点是禁止无关车辆进入爆破作业面周边 500 米范围内的道路,仅允许持有 “爆破作业通行许可证” 的工程车辆(如炸药运输车、装药设备车)通行;警戒期为爆破前 30 分钟,此时所有与爆破无关的车辆需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管制人员开始在各路口设置警戒标识与拦截设施,禁止任何车辆、人员进入管制区域;爆破期为起爆前 5 分钟至爆破结束后 10 分钟,此阶段为最高警戒级别,所有管制路口实行 “全封闭”,严禁任何车辆移动,直至爆破产生的飞石、冲击波完全消散;解除期为爆破结束后 10-30 分钟,此时爆破作业人员需对作业面及周边道路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飞石、落石风险后,方可逐步解除交通管制,允许车辆按 “先应急车辆、后作业车辆” 的顺序有序通行。
为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知晓管制时段,矿区需建立 “多层级告知机制”。爆破作业计划需提前 24 小时在矿区公告栏、作业班组微信群、调度中心显示屏发布,明确爆破时间、管制路段及预计解除时间;爆破前 1 小时,矿区广播系统需每 15 分钟循环播报管制提醒,同时调度人员需通过车载电台逐一通知正在矿区道路行驶的车辆驾驶员;爆破前 30 分钟,各管制路口的现场警戒人员需通过手持扩音器再次提醒周边人员,确保无遗漏。
管制区域的科学划定与物理隔离
管制区域的划定需以爆破作业的 “风险影响范围” 为核心,结合矿区道路走向、周边设施位置综合确定,通常分为 “核心禁行区”“缓冲管控区”“外围引导区” 三级。核心禁行区为爆破作业面周边 300-500 米范围(具体距离需根据爆破药量、岩石性质计算确定),该区域内的所有道路禁止任何车辆、人员进入,需设置硬质隔离栏(如钢管护栏),并悬挂 “爆破作业,禁止入内” 的红色警示标识;缓冲管控区为核心禁行区外侧 500-1000 米范围,此区域内的道路仅允许持有 “临时通行许可” 的应急车辆、检查车辆通行,且行驶速度需控制在 10 公里 / 小时以内,路口需设置可移动路障与警戒人员,对通行车辆进行登记核实;外围引导区为缓冲管控区外侧的矿区主要道路交叉口,需设置交通引导牌,标明 “爆破管制,车辆绕行路线”,同时安排引导人员指挥车辆分流,避免车辆拥堵在管控区域外围。
值得注意的是,若矿区道路存在 “穿越爆破影响区” 的情况(如部分道路紧邻爆破台阶底部),需在该路段设置 “临时封闭段”,采用沙袋堆砌或钢板覆盖的方式阻断通行,并在封闭段两端 50 米处设置 “前方爆破,道路封闭” 的预警标识,提醒驾驶员提前绕行。此外,对于矿区内的人行通道,若与管制道路交叉,需在交叉路口设置防护棚或防护网,防止飞石误伤行人,同时安排专人引导行人暂时撤离至安全区域。
通行权限的分级管理与凭证查验
爆破作业时段的矿区道路通行实行 “凭证管理”,根据车辆用途与作业需求,将通行权限分为 A、B、C 三级。A 级权限为最高优先级,仅授予矿区应急救援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抢险工程车),持有 A 级通行证的车辆在任何管制阶段均可进入管制区域,但需提前与调度中心联系,由调度中心通知现场警戒人员开启通道,且行驶过程中需开启警灯与警报器,提醒其他车辆避让;B 级权限授予直接参与爆破作业的工程车辆(如炸药运输车、装药车、起爆器运输车),持有 B 级通行证的车辆仅可在准备期与警戒期进入核心禁行区,且需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爆破期需停靠在核心禁行区外的安全停车点;C 级权限授予矿区内急需运输的生产物资车辆(如选矿厂急需的药剂运输车、食堂物资配送车),持有 C 级通行证的车辆仅可在缓冲管控区行驶,且需在爆破前 1 小时完成运输任务,爆破期需停靠在缓冲管控区外的临时停车场。
所有通行证均需载明车辆号牌、驾驶员姓名、通行时段、通行路线及有效期,由矿区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制作发放,严禁伪造、转借。在各管制路口,现场警戒人员需严格查验通行证,核对车辆信息与通行权限,对无通行证或权限不符的车辆,需引导至外围引导区的临时停车点,并告知其管制解除时间;对持有通行证的车辆,需提醒驾驶员开启车辆示廓灯,减速慢行,注意观察路面情况(如是否有落石、粉尘遮挡视线)。
不同角色对交通管制规范的遵守要点
矿区爆破作业时段的交通管制需 “全员参与、各司其职”,驾驶员、现场警戒人员、调度管理人员作为核心参与角色,其对规范的遵守程度直接决定管制效果,需明确各角色的具体操作要点。
矿用车辆驾驶员:从 “被动遵守” 到 “主动防范”
驾驶员是交通管制规范的直接执行者,需在 “行前准备 - 行驶过程 - 停靠等待” 三个环节严格落实要求。行前准备阶段,驾驶员需提前 1 小时查看矿区发布的爆破作业公告,确认自己所驾驶车辆的通行权限,若需进入管制区域,需提前向调度中心申请相应等级的通行证,并检查车辆状况(如刹车系统、灯光、轮胎),确保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能正常行驶;若无需进入管制区域,需规划好绕行路线,避开管制路段。
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时刻关注矿区广播与车载电台的管制提醒,若收到 “即将进入警戒期” 的通知,需立即加快行驶速度,在警戒期开始前撤离至管制区域外;若在管制路段行驶时遇到现场警戒人员拦截,需主动停车配合查验通行证,不得强行冲卡;若行驶至缓冲管控区,需将车速降至 10 公里 / 小时以内,开启车辆前雾灯(若粉尘较大),同时观察道路两侧是否有落石、边坡塌陷等情况,遇突发状况需立即停车,并通过车载电台向调度中心报告。
停靠等待阶段,驾驶员需将车辆停靠在指定的临时停车点,不得在管制道路两侧、边坡下方或高压线路下方停车;爆破期内,驾驶员需留在驾驶室内或撤离至附近的安全避炮棚,不得下车随意走动;管制解除后,驾驶员需听从现场警戒人员的指挥,按 “先出后入、依次通行” 的原则有序行驶,不得抢行、超车,同时需注意观察路面是否有飞石、碎石,避免轮胎被扎破或车辆底盘被刮擦。此外,若驾驶员发现管制区域内有无关人员或车辆,需及时通过车载电台告知调度中心,协助维护管制秩序。
现场警戒人员:“精准管控” 与 “柔性引导” 结合
现场警戒人员是交通管制的 “第一道防线”,需具备 “严管控、善沟通、能应急” 的能力。在管制准备阶段,警戒人员需提前 30 分钟到达指定路口,按规范设置隔离设施(如隔离栏、路障)与警示标识,确保标识清晰、可见范围不小于 50 米;同时需检查通讯设备(如手持电台、对讲机)是否正常,确保能与调度中心、其他警戒点保持实时沟通。
管制执行阶段,警戒人员需保持站姿规范(如面向来车方向,手持红色警示旗),对过往车辆逐一查验通行证,核对信息时需做到 “看号牌、查证件、问用途”,对无通行证的车辆,需耐心解释管制原因与解除时间,引导其至临时停车点,避免发生冲突;对持有通行证的车辆,需用手势示意其减速慢行,并告知其前方路况(如 “前方 500 米处有粉尘,注意开灯”)。若遇到驾驶员不配合管制、强行冲卡的情况,警戒人员需立即通过电台向调度中心报告,同时记录车辆号牌,不得强行拦截,避免自身受伤。
此外,警戒人员还需承担 “风险监测” 职责,在管制期间需密切观察爆破作业面方向是否有飞石、落石,若发现飞石超出预设范围,需立即挥舞红色警示旗,提醒附近车辆、人员紧急避让;若发现管制道路上有落石,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工具清理小型落石,大型落石需及时报告调度中心,安排工程车辆清理。
调度管理人员:“统筹协调” 与 “动态调整” 并重
调度管理人员是交通管制的 “大脑”,需通过 “提前规划 - 实时监控 - 及时处置” 确保管制工作有序开展。提前规划阶段,调度人员需在爆破作业前 24 小时,结合矿区生产计划,梳理当天需进入管制区域的车辆信息,为符合条件的车辆办理通行证,并制定详细的通行路线图,避免不同权限的车辆在管制路段交汇;同时需与爆破作业班组、应急救援队伍沟通,明确爆破时间、风险范围,确保交通管制与爆破作业进度匹配。
实时监控阶段,调度人员需通过矿区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各管制路口的车辆通行情况、警戒人员到位情况,若发现某一管制路口车辆拥堵,需及时通知附近引导人员前往分流;若收到驾驶员或警戒人员报告的突发情况(如车辆故障、道路堵塞),需立即协调相关人员处置,例如安排维修车辆前往救援故障车辆,安排工程车辆清理道路堵塞物。
动态调整阶段,若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导致爆破作业时间推迟,调度人员需及时更新管制时段,并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告知所有相关人员;若爆破后检查发现管制道路存在安全隐患(如路面塌陷),需延长管制时间,禁止车辆通行,直至隐患排除;若应急救援车辆需进入管制区域,调度人员需提前通知各管制路口的警戒人员,开启绿色通道,确保救援车辆快速通行。
FAQs(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1:作为矿用卡车驾驶员,若在爆破前 15 分钟(已进入警戒期)仍在缓冲管控区内行驶,且距离核心禁行区仅 200 米,此时应采取哪些正确操作,才能确保自身与车辆安全?
若在警戒期内仍处于缓冲管控区且距离核心禁行区较近,驾驶员需保持冷静,按照 “立即停车 - 报告位置 - 做好防护 - 等待指令” 的步骤操作,避免因慌乱导致危险。首先,应立即减速并开启车辆双闪灯,观察道路两侧是否有指定的临时停车点或安全避炮棚,若有,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车辆驶至停车点或避炮棚内停靠;若没有,需将车辆停靠在道路右侧坚实路面上,远离边坡、高压线路及其他设备,避免车辆被落石砸中或因冲击波导致侧翻。
停车后,需立即通过车载电台向调度中心报告自身位置(如 “我在 3 号矿区路 K2+300 处,距离核心禁行区 200 米”),说明车辆类型、所载货物(若有)及是否有同行人员,让调度中心掌握你的具体情况。同时,需关闭车辆发动机,拉紧手刹,若车辆载有易散落的货物,需检查货物固定情况,避免爆破冲击波导致货物散落堵塞道路。
接下来,需做好个人防护,若车辆配备防冲击护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需立即穿戴;若车辆附近有安全避炮棚,需在确保无飞石风险的前提下,撤离至避炮棚内;若无法撤离,需留在驾驶室内,关闭车窗,拉紧安全带,双手护住头部,避免玻璃碎裂或飞石撞击造成伤害。在此过程中,需保持车载电台畅通,随时关注调度中心发布的指令,不得擅自下车走动或尝试继续行驶,因为此时爆破作业可能随时开始,擅自移动会增加风险。
待爆破结束后,需等待调度中心发布 “管制解除准备” 的指令,此时可下车检查车辆状况(如车身是否有砸痕、玻璃是否完好、轮胎是否有破损),若车辆完好,需在调度中心的指挥下,按顺序缓慢行驶离开管制区域;若车辆受损,需立即向调度中心报告,等待维修人员或救援车辆处理,不得强行驾驶受损车辆,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
问题 2:矿区现场警戒人员在查验通行证时,发现某车辆持有 B 级通行证,但该车辆的行驶路线与通行证上载明的路线不符,且驾驶员称 “原路线有落石,不得不绕行”,此时警戒人员应如何处理,既符合管制规范,又能保障驾驶员安全?
遇到此类情况,警戒人员需兼顾 “规范执行” 与 “实际情况”,按照 “核实情况 - 评估风险 - 协调处置 - 引导通行” 的步骤处理,避免简单拒绝或放任通行。首先,需让驾驶员停车熄火,手持通行证与驾驶员沟通,详细询问原路线落石的具体位置、规模(如 “落石在哪个路段?大概有多大?是否影响通行?”),同时通过手持电台向调度中心报告该情况,请求调度中心通过视频监控或通知附近巡查人员核实落石情况,确认驾驶员所述是否属实,避免驾驶员因 “想抄近路” 而编造理由。
若调度中心核实原路线确实存在落石,且暂时无法清理,警戒人员需评估驾驶员绕行路线的安全性,查看绕行路线是否属于核心禁行区(若绕行路线进入核心禁行区,则绝对禁止),若绕行路线仍在缓冲管控区内,且无其他安全隐患(如无飞石风险、路面完好),需立即向调度中心申请 “临时路线调整”,说明调整原因、新路线及车辆信息,待调度中心批准后,在驾驶员的通行证上注明临时绕行路线及有效期(如 “临时绕行 4 号矿区路,有效期至本次爆破结束”),并让驾驶员签字确认,同时用手势示意驾驶员按新路线行驶,提醒其 “保持车速 10 公里 / 小时以内,注意观察路面”。
若调度中心核实原路线无落石,或驾驶员所述落石不影响通行,警戒人员需向驾驶员出示原路线的实时监控画面(若条件允许),耐心解释管制规范,说明 “路线不符可能导致与其他车辆交汇,增加风险”,引导驾驶员按通行证载明的原路线行驶;若驾驶员仍坚持绕行,警戒人员需再次向调度中心报告,由调度中心与驾驶员所在班组负责人沟通,强调规范行驶的重要性,避免驾驶员擅自改变路线。
此外,无论是否同意调整路线,警戒人员都需在工作记录中详细记录该事件(如车辆号牌、通行证编号、处理时间、调整原因),以便后续追溯;同时需将原路线落石情况反馈给调度中心,若落石确实影响通行,需安排工程车辆及时清理,确保后续车辆安全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