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以及改善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27
1、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分析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诱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对于驾驶员造成肇事的原因归纳如下:技术不佳、酒后驾车、麻痹大意、乱停乱放、通过交叉路口不减速、无牌、无证驾车、转弯速度过快、跟车距离近、夜间行车观察不力、疲劳驾车、车况差、强行超速、超员、超载、超速行驶、对路况估计不足、互不相让、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措施不当、惊慌失措等。因此,驾驶员影响交通安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驾驶员与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协调问题,以及驾驶员本身素质问题。
1.1驾驶员与人、车、路、环境及管理因素的协调性问题
1)驾驶员与人。这里说的人,指的是行人、乘车人、骑车人等。行人违章行走、不躲让车辆、横穿马路等;骑自行车扒车、追车、与汽车抢道等;乘车人将身体伸出车外等,都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但是在与行人、乘车人、骑车人的关系中,仍然是驾驶员占主导地位,汽车驾驶员自身做到遵章守纪,谨慎驾驶,就会及时准确判断动向,主动避让少数违章行人、自行车,就会主动纠正乘车人的违章行为等,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驾驶员与车辆。车辆是实现交通运输功能的运载工具,由于制造和设计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是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的机械故障和车辆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可能酿成交通事故。这一切看似车的因素,却实际上掌握在驾驶员的手中。首先车辆的技术性能靠驾驶员维护,以前行内有句话“人靠思想,车靠保养”,一个驾驶员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必然会重视车辆的维护保养,让自己手中的工具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其次车辆的故障靠驾驶员发现,有责任心的驾驶员会十分注意车辆的状态,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很难逃过他的观察和感觉,及时加以排除;再次车辆的违章装载等问题,更直接就是驾驶员自身的问题,一个遵章守纪的驾驶员是决不容许这种事故隐患存在的。因此,在驾驶员与车辆的关系上,人是主要因素,人决定车辆状况。
3)驾驶员与道路。近些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一些道路狭窄或破损,路面附着性差,道路的线形、视距、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不符合规定,坡度过大、路基松软等,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然而道路毕竟是客观的,实际上烂路有烂路的问题,好路也有好路的隐患,道路条件本身并不会“主动”制造事故,交通事故中的道路因素,其实是人与路的不协调,而人是主观能动的,道路是在驾驶员的掌控之下。因此在人与路的矛盾中,人是主要矛盾,说到底,只要驾驶员时刻牢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自觉遵章守纪,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调整操作,道路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到最小限度。
4)驾驶员与环境。环境因素主要有噪声污染、人车流量流速变化、天气状况、障碍物影响等,与以上两个因素一样,在驾驶员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第一位的,具有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噪声环境下,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自身少鸣号、不鸣号也可以降低噪声;又如在人车拥挤时,头脑清醒,注意速度,保持车距,绕道避峰等,“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礼让三先”都是长期总结出的经验,对于降低交通事故非常有用。再如,在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如何驾驶,都有一整套规范,只要严格遵循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规范,就能极大地规避安全风险。因此,环境也是掌控在驾驶员手中,只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人与环境就能协调,就会降低交通事故。
5)驾驶员与管理。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目前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驾驶员的管理办法直接影响驾驶员驾驶安全,驾驶员应该服从管理,杜绝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违章超车等不安全行为。
1.2驾驶员自身素质
在驾驶员肇事的自身素质的原因中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分析:
1)从驾驶员生理素质角度。影响驾驶安全和效率的生理素质主要有3个方面:
a.疾病。当驾驶员处于病态时,无论是患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会使其工作效率下降,失误增多。
b.口视听觉运动能力,驾驶员所接受的外界信号依靠视觉获得,而听觉能力是形成正确判断力、观察力、注意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协调行为的基础。
c.疲劳状况。疲劳会引起肌体的一系列变化,视敏度下降、视野变窄、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反应时间延长、动作配合不协调等。
2)从驾驶员心理素质角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驾驶员素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心理素质高低对交通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驾驶员心理能力的高低与驾驶员性格倾向、情绪心境关系密切,甚至驾驶员性别也影响到驾驶员不同的驾驶风格。内倾个性的驾驶员谨慎、有条理、避风险和严于自我监督的特点影响到驾驶风格,在保证驾驶的安全性方面有相当的优势。但感知比较迟钝,动作反应敏捷性差等弱点也容易出现因延误性错误而造成事故。外倾驾驶员则容易冲动,爱冒险以致操作失误。如超速行驶、强超抢会等。男性驾驶员的事故率远远高于女性驾驶员,外向性的驾驶员事故比例也高于内向的驾驶员。男性驾驶员攻击性强,性格倾向偏于外倾,女性驾驶员攻击性弱,偏于内倾。从发生事故的类型来看,女驾驶员往往因反应迟判断不当或惊慌失措发生事故,男性驾驶员则往往易兴奋,注意力分散。
3)从驾驶员技能素质角度研究。驾驶员缺乏技能素质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为2%,其中因方向控制不当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要高于其他驾驶员多倍。在技能素质方面女性驾驶员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多于男性驾驶员,主要原因是女驾驶员缺乏经验。在繁华的道路上行驶,女性驾驶员感到缺乏信心,易于丧失自制力,易急躁,易出现驾驶错误。驾驶员不熟悉车辆,不熟悉道路也会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驾驶员不熟悉车辆也易引起方向控制不当。根据抽样调查,不熟悉自己车辆的驾驶员比一般驾驶员方向控制不当的可能性大10倍。
2、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的研究现状在道路交通安全的五个影响因素中,针对于驾驶员这一因素的研究很多,同时也有一定的成果,主要侧重于驾驶员身体素质中的疲劳驾驶测试与对策研究以及如何加强驾驶员的安全管理研究。
2.1驾驶疲劳研究长时间的汽车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疲劳,当疲劳累计或是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显着增加。因此,若能在车辆上安装疲劳监测系统,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当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时就及时发出警报,或者使车辆强行减速甚至强制停车,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已有的研究,遇到危险情况时,如果驾驶员的反应能快0.5s,60%交通事故就可得到避免。目前,在监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方面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基于行为特征的疲劳监测以及生理参数的疲劳监测。基于生理参数的疲劳监测包括脑电图(EEG)信号监测、心电图(ECG)信号监测、脉搏跳动监测与肌电图(EMG)信号监测。基于行为特征的监测包括PERCL0S监测、头部位置监测、视线方向监测、嘴部状态监测、转向盘转动情况监测、车辆行驶速度监测及车道偏离监测。上述任何一种疲劳监测方法在单独使用时都有一定的缺陷,理想的监测法是将基于行为特征的监测方法和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的监测方法采用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
2.2驾驶员安全管理中国通过《驾驶证管理办法》和《驾驶员考试办法》来培养和限制驾驶员。但是驾驶执照只是一个小小的关卡,毕竟真正肇事的没有驾驶照的人实在少之又少。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家庭联动机制在驾驶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目前的一大趋势。所谓家庭联动机制就是把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广泛宣传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道路交通方面管理的法律、法规在人们心目中的关注程度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到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面向驾驶员因素的安全改善对策
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上交通事故。因此,对交通参与者的引导,使之遵章交通,那么就从源头遏制了事故。然而由于人的行为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由度很大即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靠性与机械系统相比是很差的。消除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是驾驶员的自身加强管理的自我约束,道路环境、交通管理等外因也可影响驾驶员的交通活动。
3.1提高驾驶员生理素质方面的对策可以通过加强驾驶员生理素质检测机制、完善驾驶员生理素质评价标准以及鼓励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预防疲劳驾驶来达到提高驾驶员生理素质的目的。针对驾驶员在夜视力、动视力以及抗疲劳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将驾驶员生理素质测评项目和指标增加到原有驾驶员生理素质方面的测评中。根据人的生理节律理论,人从出生开始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临界点到低潮期,再到高潮期并以相同的周期循环。所以,可以将驾驶员生理节律的测试放在对驾驶员进行身体检查时进行。疲劳对策方面可以从强制休息与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先进的汽车设备进行疲劳驾驶警报两方面来进行。
3.2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方面的对策根据我国民族、人群素质,对驾驶员心理素质标准进行科学界定并立法,把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的评判作为驾驶员“准入”的一个重要要求。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根据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特征检查项目(如动作能力、智能、认识判断力、性格特点以及安全意识等)的标准,编制出驾驶员心理测试表,然后定期开展对驾驶员心理测试。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具有相对稳定的诱发事故倾向,驾驶员和初考驾驶员在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时,可以通过心理素质测试指标的综合评价而被发现。通过对驾驶员的各项心理倾向测试来确定是否易冲动、具有攻击性等不良个性心理,然后疏导驾驶员的不正常心理状态。
3.3提高驾驶员技术素质方面的对策从改进新训驾驶员安全培训监督管理机制及提高驾驶员考试质量、严格驾驶员出口入手,应该选择高素质的教练员,重点强调对驾驶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培养。制定严格的驾驶人考试监督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在考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建立多方监督、多方制约的驾考工作机制。推进驾驶员考核综合训练基地的应用,加大计算机在道路考试机制中的应用,并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考试员及教练员,以杜绝舞弊行为,实现考试的公平性,从而准确、公正、客观地评定学员的考试成绩。
4、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普遍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导致意外死亡的头号公害。解决交通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预防交通事故,现代化的道路交通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融为一体,有助于加强驾驶员与其他交通事故影响因素(行人、车、路、环境及管理)的协调。在道路交通中,驾驶员的交通可靠性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一环,加强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驾驶员心理及生理)十分重要,通过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原因分析与思考才能从驾驶员方面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造福于人。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以及改善对策分析了驾驶员与道路交通系统人、车、路、环境及管理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总结出了目前对道路安全的影响中在驾驶员这一因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这一视角的道路安全改进方案。
- 车辆在拥挤路段低1速行驶时,遇其他车辆强行“加塞”,怎么办?
- 客运企业如何做好车辆安全管理
- 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中出现的“第一信号”要敏感
- 轻型车防御性驾驶培训师培训在深顺利开展
- 防御性驾驶技巧之如何调节驾驶时的认知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