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接送车辆驾驶员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教育指南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11

校园周边接送车辆承载着学生的出行安全,而学生出行时段(如上学早高峰、放学晚高峰)校园周边人流量大、交通情况复杂,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对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校园周边接送车辆驾驶员实施针对性的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协助其熟悉学生出行时段的安全驾驶规范,是保障学生出行安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重要举措。

赛为安全 (70).jpg

一、安全驾驶教育的核心内容设计

针对校园周边接送车辆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教育,需紧密结合学生出行时段的交通特点,构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体系,确保驾驶员能系统掌握安全驾驶相关知识与技能。

首先,要强化驾驶员对学生出行时段校园周边交通特点的认知。学生出行时段,校园周边会出现大量学生、家长以及接送车辆,交通流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易形成交通拥堵。同时,学生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突然横穿马路、在路边追逐打闹,增加了驾驶风险。培训中需详细讲解这些交通特点,让驾驶员清楚了解在该时段驾驶时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从思想上提高警惕,树立 “安全第一” 的驾驶理念。此外,还要告知驾驶员学生出行的具体时段(如小学通常早上 7:30-8:30、下午 16:30-17:30,中学可能略有差异),让驾驶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这些时段途经校园周边时,主动放慢车速,加强观察。

其次,聚焦学生出行时段的安全驾驶操作要点。在行驶速度控制方面,培训中需明确规定驾驶员在校园周边(通常以校园大门为中心,半径 200 米 - 500 米范围内)学生出行时段的行驶速度,一般要求不超过 30 公里 / 小时,若遇到学生密集穿行的情况,需进一步减速甚至停车让行。在车辆避让方面,要强调驾驶员必须优先避让学生,即使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或斑马线的区域,只要发现有学生准备横穿马路,就应提前减速停车,待学生安全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对于校门口的接送区域,要规范驾驶员的停车行为,告知驾驶员需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接送车位或允许临时停车的区域,不得在校园门口随意停车、掉头或占道行驶,避免堵塞交通,影响学生进出校园。同时,还要提醒驾驶员在打开车辆车门让学生上下车时,需先观察车辆周边情况,防止学生下车后突然跑到马路中间,或其他车辆、行人碰撞到车门。

最后,需纳入学生出行时段的应急处理知识。尽管通过规范驾驶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但仍需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培训中要详细讲解在校园周边学生出行时段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学生突然冲到车前、车辆与行人发生轻微剐蹭、车辆突发故障等)及对应的应急处理流程。例如,当发现学生突然冲到车前时,驾驶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同时观察车辆周边情况,避免因紧急刹车导致车辆失控或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若车辆与行人发生轻微剐蹭,且无人员受伤,驾驶员需先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安全区域,再与对方沟通协商,避免在校园周边造成交通拥堵,同时要及时安抚学生情绪(若涉及学生),并联系学生家长或学校相关负责人;若车辆突发故障,驾驶员需迅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辆后方规定距离(通常为 50 米 - 100 米)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车内学生安全下车并转移至路边安全区域,然后联系救援车辆,确保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出行和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此外,还要培训驾驶员正确使用车载应急设备,如三角警示牌、灭火器、急救包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熟练操作,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二、安全驾驶教育的实施方式

为确保安全驾驶教育效果,需采用多样化且贴合校园周边接送车辆驾驶员实际需求的实施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升驾驶员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应用能力。

在理论教学环节,可采用集中授课、线上学习与情景模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邀请具有丰富交通管理经验的交警或资深的安全驾驶培训讲师担任讲师,通过 PPT 讲解、视频演示等形式,系统传授学生出行时段校园周边交通特点、安全驾驶操作要点、应急处理知识等内容。线上学习则可利用学校或相关部门搭建的网络培训平台,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图文课程等形式,方便驾驶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同时设置在线答题环节,实时检验学习效果。情景模拟讨论环节,可设置校园周边学生出行时段常见的交通场景(如学生横穿马路、车辆拥堵、临时停车等),组织驾驶员进行讨论,分析在这些场景中应采取的正确驾驶行为,以及错误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让驾驶员通过模拟场景反思自身驾驶习惯,进一步强化安全驾驶意识。

实践操作培训是提升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的关键环节,需注重模拟校园周边学生出行时段的真实交通场景。可选择在校园周边非学生出行时段,搭建模拟培训场地,设置模拟的校园大门、斑马线、接送车位等设施,安排人员扮演学生和家长,模拟学生横穿马路、上下接送车辆等场景,让驾驶员在模拟环境中练习减速、避让、停车等操作,熟悉学生出行时段的驾驶流程和技巧。同时,还可组织实地演练,在学生出行时段(需提前与学校沟通协调,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安排驾驶员驾驶接送车辆在校园周边指定路线行驶,由培训讲师随车指导,实时纠正驾驶员的不规范操作,例如针对驾驶员车速过快、未主动避让学生、随意停车等问题,现场讲解正确操作方法并让驾驶员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此外,还需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在校园周边学生出行时段发生紧急情况(如学生突然冲到车前、车辆剐蹭学生等),让驾驶员按照培训所学的应急处理流程,实际操作紧急制动、安抚学生、联系家长和救援等动作,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实战能力。

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个性化指导。由于不同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对校园周边交通情况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培训讲师需在培训过程中关注每位驾驶员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进度较慢、操作不熟练的驾驶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其攻克知识难点与技能短板。例如,对于新入职的接送车辆驾驶员,可重点加强对校园周边交通特点认知和基础安全驾驶操作的指导;对于有一定经验的驾驶员,则可侧重提升其应对复杂交通场景(如交通拥堵、学生密集穿行)的能力和应急处理技巧,确保每位驾驶员都能通过培训达到安全驾驶的要求。

赛为安全 (1).jpg

三、FAQs(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1:在学生上学早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拥堵,接送车辆难以快速停靠让学生下车,驾驶员该如何运用安全驾驶教育所学知识,妥善处理以确保学生安全且不加剧交通拥堵?

在学生上学早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拥堵是常见现象,接送车辆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影响学生按时到校,还可能加剧交通拥堵,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驾驶员需结合安全驾驶教育所学知识,从多个方面妥善处理,平衡学生安全与交通秩序。

首先,要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和时间。安全驾驶教育中强调过,驾驶员需提前了解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和接送车辆的停放要求,在上学早高峰前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尽量避开交通拥堵严重的路段。同时,根据以往经验和实时交通信息,适当提前出发时间,为应对拥堵预留充足的时间,避免因赶时间而超速行驶、加塞变道,增加驾驶风险。例如,若以往早高峰时段校园周边某条主干道拥堵严重,驾驶员可选择绕行周边的次干道或支路,虽然可能行驶距离稍远,但能有效减少拥堵时间;若预计当天可能出现极端拥堵情况,可提前 15-30 分钟出发,确保能在学生上课前安全将学生送达校园。

其次,在拥堵路段行驶时,要严格遵守安全驾驶规范,保持耐心,避免加剧拥堵。培训中提及,在拥堵路段行驶需保持平稳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跟车距离(通常为普通跟车距离的 1.5 倍以上),避免频繁加塞、变道,因为这些行为会进一步打乱交通秩序,导致拥堵加剧。同时,要密切观察车辆周边情况,尤其是注意观察路边准备横穿马路的学生和行人,提前减速避让,防止因注意力集中在前方车辆而忽略周边的学生安全。当接近校园指定的接送区域时,若发现接送车位已满,切勿在路边随意停车让学生下车,应继续缓慢行驶,寻找附近其他允许临时停车的区域(需确保该区域不影响交通且学生下车后能安全到达校园),或与学校沟通,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停放车辆。在让学生下车时,需确保车辆停稳后再打开车门,提醒学生下车后注意观察周边交通情况,不要在车后或马路中间停留,快速走向校园方向。

最后,若遇到严重拥堵,预计短时间内无法到达接送区域,驾驶员需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告知当前交通状况和预计到达时间,让家长了解情况,避免家长因担心学生安全而前往校园周边寻找,进一步增加交通压力。同时,若拥堵导致学生可能迟到,可与学校相关老师联系,说明情况,请求学校适当放宽学生到校时间要求,确保学生不会因担心迟到而催促驾驶员超速行驶,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问题 2:在学生放学晚高峰时段,校园周边光线逐渐变暗(尤其冬季),且学生放学后可能在路边追逐打闹,驾驶员该如何运用安全驾驶教育所学,保障驾驶安全和学生安全?

学生放学晚高峰时段,尤其冬季,光线逐渐变暗,驾驶员的视线条件变差,同时学生放学后情绪较为活跃,可能在路边追逐打闹、随意横穿马路,增加了驾驶难度和安全风险。驾驶员需充分运用安全驾驶教育所学知识,从多个方面做好应对,保障驾驶安全和学生安全。

首先,在车辆灯光使用和视线保障方面,安全驾驶教育中强调过,光线变暗时驾驶员需及时开启车辆灯光,根据光线昏暗程度合理选择近光灯、示廓灯等。在校园周边学生放学时段,即使天色尚未完全变黑,也应提前开启近光灯,一方面能提高自身车辆的可见性,让学生和家长更容易发现车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驾驶员更好地观察路边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要确保车辆灯光系统正常工作,定期检查前照灯、转向灯、制动灯等是否完好,若发现灯光损坏或亮度不足,需及时维修或更换。此外,驾驶员还需保持车辆前挡风玻璃和后视镜的清洁,避免因玻璃上附着灰尘、雾气影响视线,若遇到雾气,可开启车辆除雾功能,确保视线清晰。

其次,在行驶操作和观察方面,要严格遵循安全驾驶要求。培训中提及,在光线变暗且学生活动频繁的区域,驾驶员需进一步降低行驶速度,通常在校园周边应将车速控制在 20-30 公里 / 小时,甚至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减速,为发现突发情况(如学生突然冲出)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在观察范围上,要扩大观察半径,不仅关注前方道路,还要通过后视镜留意车辆两侧和后方的情况,重点观察路边是否有学生聚集、追逐打闹,以及是否有学生准备横穿马路。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和行为迹象,例如当发现学生三五成群在路边嬉笑,且有向马路方向靠近的趋势时,需提前减速,做好避让准备,防止学生突然冲到车前。此外,要避免在校园周边学生密集区域使用远光灯,防止远光灯强光影响学生和其他驾驶员的视线,引发安全事故。

最后,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方面,要保持耐心和友善,主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车辆需要在校园周边停靠让学生下车时,驾驶员需提前观察车辆周边情况,确认安全后再打开车门,并提醒学生 “下车后注意看路,不要在路边打闹,尽快回家”;若发现学生在车辆周边追逐打闹,可轻轻鸣笛(音量适中,避免惊吓到学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或摇下车窗口头劝阻,引导学生到安全的区域活动。同时,若遇到学生横穿马路,即使学生的行为存在违规,驾驶员也应保持冷静,优先采取避让措施,避免与学生发生碰撞,待学生安全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切勿因不满学生的违规行为而鸣笛催促或加速通过,确保学生安全。


问题 3:部分校园周边没有专门的接送车位,接送车辆只能临时停靠让学生上下车,驾驶员该如何在安全驾驶教育所学知识的指导下,规范临时停靠行为,避免影响交通和学生安全?

部分校园由于场地限制或周边道路条件影响,没有专门的接送车位,接送车辆只能临时停靠让学生上下车,若停靠行为不规范,极易造成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甚至引发学生被其他车辆碰撞的安全事故。驾驶员需在安全驾驶教育所学知识的指导下,从停靠位置选择、停靠时间控制、停靠过程操作等方面规范临时停靠行为。

首先,在临时停靠位置选择上,安全驾驶教育中明确要求,接送车辆临时停靠需选择不影响交通正常通行、且学生上下车后能安全到达校园或回家的区域。驾驶员应避免在校园大门正前方、公交车站、交叉路口、人行横道、急弯路段等禁止临时停车的区域停靠,这些区域停车不仅违反交通规则,还会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增加安全风险。可选择在校园周边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边缘(若当地交通规则允许)、远离路口和人行横道的平直路段,或学校周边商铺门前允许临时停车的区域停靠。同时,停靠时需确保车辆车身与路边边缘线的距离控制在 30 厘米以内,避免占用过多道路空间,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若道路两侧有停车位线(即使不是专门的接送车位),需将车辆停放在车位线内,做到规范停车。

其次,在临时停靠时间控制上,要遵循 “即停即走” 的原则,尽量缩短停靠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安全驾驶教育中强调过,在没有专门接送车位的校园周边,接送车辆临时停靠时间通常不宜超过 3 分钟,驾驶员需提前与学生沟通好上下车的准备工作,例如让学生提前收拾好书包、准备好下车物品,车辆停靠后快速让学生上下车,避免在车内停留过长时间。若遇到学生家长在车旁与学生交流、拖延时间的情况,驾驶员可适当提醒 “此处不能长时间停车,避免影响交通,您有事情可以到路边安全区域沟通”,引导家长配合,尽快完成上下车流程,驶离停靠区域。

最后,在临时停靠过程操作上,要注重细节,确保学生安全和交通秩序。车辆准备停靠时,驾驶员需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车辆后方和右侧的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缓慢驶向停靠位置,避免突然变道或急刹车,防止引发后方车辆追尾或剐蹭事故。车辆停稳后,需拉起手刹,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尤其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时段),提醒后方车辆注意前方有临时停靠车辆。在让学生上下车时,优先让学生从车辆右侧车门下车(若道路右侧是人行道或路边安全区域),避免学生从左侧车门下车后直接进入机动车道,引发安全事故;若只能从左侧车门下车,驾驶员需先观察左侧道路情况,确认没有来车后再让学生下车,并提醒学生快速走到道路右侧安全区域。学生上下车完成后,驾驶员需再次观察车辆周边情况,确认安全后关闭车门,关闭危险报警闪光灯,缓慢驶离停靠区域,融入正常交通流,避免突然起步影响后方车辆行驶。


问题 4:在学生出行时段,校园周边可能会出现行人、非机动车与接送车辆混行的情况,驾驶员该如何结合安全驾驶教育内容,避免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碰撞,保障通行安全?

学生出行时段,校园周边人流量大,除了学生和接送车辆,还有大量的行人(如送学生的家长、周边居民)和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易出现行人、非机动车与接送车辆混行的情况,增加了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驾驶员需结合安全驾驶教育内容,从观察、避让、沟通等方面采取措施,避免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碰撞,保障通行安全。

首先,要强化全方位观察意识,及时发现周边的行人与非机动车。安全驾驶教育中强调过,在行人、非机动车密集的区域,驾驶员需扩大观察范围,采用 “由远及近、由内及外” 的观察方法,即先观察远处的道路情况,提前预判行人、非机动车的行驶路线和意图,再关注车辆周边近距离的行人、非机动车动态。在行驶过程中,要频繁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车辆两侧和后方的行人、非机动车,同时注意观察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以及路边停放车辆的间隙,防止行人或非机动车突然从间隙中穿出。例如,当车辆途经校园周边的商铺门前或小区出口时,要特别留意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突然驶出;当遇到行人或非机动车在路边行走或行驶时,要观察其是否有横穿马路、变道等迹象,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要掌握合理的避让策略,优先保障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培训中提及,在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的区域,驾驶员需秉持 “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 的原则,主动避让。当发现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马路时,无论其是否在人行横道上,都应提前减速,若距离较近,需停车让行,待行人或非机动车安全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切勿抢行。当遇到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时,要保持足够的横向安全距离(通常至少 1.5 米),避免因非机动车突然变道或失控而发生碰撞;若非机动车行驶缓慢,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缓慢超车,超车时要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非机动车的行驶状态,确认安全后再完成超车动作,避免在超车过程中对非机动车造成干扰。此外,在校园周边的拥堵路段,要避免与行人、非机动车争道抢行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