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防御性驾驶培训:长途驾驶中的疲劳预防与防御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23

出车前准备

合理规划行程

长途驾驶前,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是避免疲劳的基础。要充分考虑行驶距离、道路状况、天气情况等因素,合理安排每天的驾驶时间和休息站点。一般来说,每天驾驶时间不宜超过 8 小时,连续驾驶 4 小时后,必须停车休息至少 20 分钟。同时,要避开交通拥堵时段和夜间容易疲劳的时间段,比如凌晨 2 点至 5 点,这段时间人体生理机能处于低谷,容易困倦,尽量选择在白天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行驶。

在规划路线时,优先选择路况好、服务区多的道路,这样能方便随时停车休息和补充物资。可以借助导航软件提前了解沿途的服务区位置、间距以及设施情况,比如是否有休息区、餐饮区、加油站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停靠点。

保证充足睡眠

出发前一天晚上,驾驶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应不少于 7-8 小时,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熬夜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如果有失眠的情况,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出发前睡够了就可以在驾驶过程中高枕无忧,睡眠质量同样重要。深度睡眠能让身体更好地恢复精力,所以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的连续性。

车辆检查与调整

长途驾驶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适当调整,能减少驾驶过程中因车辆问题带来的额外精力消耗,从而降低疲劳感。

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油,确保刹车灵敏有效;检查轮胎的气压、磨损程度和备胎状况,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增加驾驶难度;检查发动机机油、冷却液、燃油量,以及灯光、喇叭、雨刮器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同时,对车辆进行舒适化调整也很有必要。调整座椅的高度、角度和前后位置,使驾驶员的背部能完全贴合座椅靠背,膝盖呈自然弯曲状态,脚部能轻松操控踏板;调整方向盘的高度和角度,让双手握方向盘时自然舒适,肘部有一定的弯曲空间;调整后视镜,确保能清晰观察到车辆后方和两侧的情况,减少观察时的颈部转动,降低疲劳感。

防御性驾驶 (8).jpg

准备必要物品

长途驾驶过程中,携带一些必要的物品能帮助缓解疲劳和应对突发情况。可以准备一些提神醒脑的物品,如薄荷糖、风油精、清凉油等,当感到困倦时,适当使用能起到一定的提神作用。

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坚果、面包等,避免在驾驶过程中因饥饿或口渴而分散注意力,同时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导致疲劳。

此外,还可以携带一个颈枕和腰靠,在休息时使用,能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支撑,缓解颈部和腰部的疲劳;准备一条小毛毯,在天气较凉或休息时使用,避免着凉。


行车过程要点

保持正确驾驶姿势

在驾驶过程中,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能有效减少身体疲劳。驾驶员应坐直身体,背部贴紧座椅靠背,头部自然放松,不要前倾或后仰。双手轻握方向盘,握点在 “9 点 15 分” 或 “10 点 2 点” 位置,肘部微微弯曲,这样既能灵活操控方向盘,又能减少手臂肌肉的紧张。

双脚要轻松放在踏板上,踩油门和刹车时用力要均匀,避免过度用力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坐姿,活动一下肩膀、颈部和腰部,缓解肌肉疲劳。

合理安排休息

按照出发前规划的休息时间和站点,按时停车休息,不要因为赶时间而连续驾驶。在服务区休息时,不要只是坐在车里,应下车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伸展四肢、做一些简单的健身动作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

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洗一把脸,用冷水刺激面部神经,起到提神的作用。也可以喝一杯热茶或咖啡,但要注意适量,以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影响后续睡眠。如果感到困倦,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服务区的休息区小憩 15-20 分钟,但不要长时间深度睡眠,以免醒来后更加疲劳。

保持精神集中

长途驾驶时,单调的路况容易让人产生困倦和注意力不集中,驾驶员要时刻保持警惕,集中注意力观察路况。可以通过听音乐、广播或与同车人员适当交流来保持清醒,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分心,音乐音量不宜过大,交流内容也不要过于复杂。

要时刻关注前方车辆的行驶动态,保持安全车距,注意观察交通标志和标线,提前做好减速、变道、转弯等操作准备。同时,要留意周围车辆的变化,如是否有车辆超车、变道等,及时做出反应。

科学调节车内环境

车内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要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定期打开车窗或开启空调外循环,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避免因车内空气浑浊而导致头晕、困倦。

调节适宜的车内温度,夏季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一般控制在 24-26℃为宜;冬季不要将暖气开得过高,以免干燥的空气刺激呼吸道,让人感到不适。可以适当使用车内香薰,选择薄荷、柠檬等具有提神作用的香味,帮助保持清醒。

此外,要保持车内整洁有序,不要堆放过多杂物,以免影响驾驶操作和视线,增加驾驶负担。

合理饮食

驾驶过程中,合理饮食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减少疲劳感。要避免空腹驾驶,空腹容易导致低血糖,使人感到头晕、乏力;也不要暴饮暴食,过度进食会使血液集中到肠胃,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困倦。

可以少食多餐,在驾驶过程中适当吃一些水果、坚果等健康零食,补充能量。同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但要注意不要过量饮水,以免频繁停车如厕影响行程。

防御性驾驶培训 (2).jpg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不良习惯

不要在驾驶过程中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还会使车内空气浑浊,影响驾驶员的呼吸和精神状态。不要边驾驶边吃东西或玩手机,这些行为会分散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不要在疲劳状态下强行驾驶,如果感到困倦、视线模糊、反应迟钝,应立即停车休息,待精神恢复后再继续行驶。不要服用可能导致嗜睡的药物,如感冒药、抗过敏药等,如果因生病必须服药,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认不会影响驾驶安全后再上路。

关注身体状况

长途驾驶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车休息,检查身体状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不要勉强驾驶。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驾驶员,长途驾驶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在驾驶过程中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

应对突发疲劳

如果在驾驶过程中突然感到困倦,应立即降低车速,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寻找最近的服务区或安全的停车地点停车休息。在停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交通情况,确保安全停车。

停车后,不要立即下车,先在车内稍作休息,待情绪稳定后再下车活动。可以通过深呼吸、按摩太阳穴等方式缓解疲劳,待精神完全恢复后再继续行驶。


FAQs

问:长途驾驶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答:长途驾驶中,及时判断自己是否疲劳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意味着已经处于疲劳状态:频繁打哈欠、眼睛干涩、视线模糊,需要频繁眨眼才能看清前方路况;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车辆的行驶动态反应迟钝,甚至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颈部、腰部、肩膀等部位出现酸痛、僵硬感,活动时伴有不适;情绪变得烦躁、易怒,对驾驶操作失去耐心;车速控制不稳定,有时会不自觉地超速或低速行驶,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出现偏差。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无论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都应立即停车休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疲劳驾驶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可以通过下车活动、休息、补充能量等方式缓解疲劳,待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行驶。


问:同车有其他驾驶员,如何合理安排驾驶时间以避免疲劳?

答:如果同车有其他具备驾驶资格的驾驶员,合理安排驾驶时间能有效避免疲劳。可以事先约定好驾驶轮换的时间和方式,例如每 4 小时轮换一次,或者根据双方的精神状态灵活调整。在轮换驾驶时,要确保接班的驾驶员处于充分休息的状态,不要让刚休息不久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立即驾驶。

在非驾驶时段,休息的驾驶员可以在车内适当休息,但不要影响正在驾驶的驾驶员。可以闭目养神、听音乐或观察路况,为下一次驾驶做好准备。同时,双方要保持沟通,当正在驾驶的驾驶员感到疲劳或需要休息时,另一位驾驶员要及时接替。

此外,在规划行程时,要考虑到两位驾驶员的作息习惯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出发时间和休息站点,确保双方都能在最佳状态下驾驶。不要因为一方想赶时间而让另一方过度驾驶,只有双方相互配合、合理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疲劳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问:长途驾驶中,哪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疲劳,哪些食物应避免食用?

答:长途驾驶中,选择合适的食物能帮助缓解疲劳。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米饭等,能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避免因血糖波动而产生疲劳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有助于修复和维持身体组织,增强体力,缓解肌肉疲劳。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苹果、橙子、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坚果类食物,如核桃、杏仁、腰果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能快速补充能量,提神醒脑。

而一些食物则应避免在长途驾驶中过多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等,虽然能快速补充能量,但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使人产生强烈的饥饿感和疲劳感。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使人感到腹胀、困倦。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影响驾驶状态。此外,过量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是绝对禁止的,酒精会麻痹神经,影响反应能力和判断力,严重威胁驾驶安全。

防御性驾驶 (11).jpg

问:长途驾驶经过山区、高原等特殊路段时,如何预防疲劳?

答:长途驾驶经过山区、高原等特殊路段时,由于路况复杂、海拔变化大等因素,更容易导致疲劳,需要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在山区行驶时,道路蜿蜒曲折,上下坡较多,驾驶员要频繁换挡、刹车,容易使腿部和手臂肌肉疲劳。因此,要更加注意休息,缩短驾驶时间间隔,每 2-3 小时就停车休息一次,下车活动身体,放松肌肉。

同时,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路况,注意弯道、坡道等标志,提前减速慢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增加疲劳感。在高原地区行驶时,由于海拔升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降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进而导致疲劳。出发前,要了解高原地区的气候和路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可以提前服用一些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如红景天等,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行驶过程中,要控制车速,避免剧烈驾驶,保持平稳行驶,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注意保持车内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应立即停车休息,必要时前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继续勉强驾驶。


问:长途驾驶中,使用辅助驾驶系统能减少疲劳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长途驾驶中,一些车辆配备的辅助驾驶系统,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担,减少疲劳感。自适应巡航系统可以根据前车速度自动调整本车速度,保持安全车距,避免频繁踩油门和刹车,减轻脚部疲劳;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在车辆偏离车道时发出提醒或进行轻微修正,帮助驾驶员保持车道,减少方向盘的操控强度。

然而,辅助驾驶系统并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的操作,它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驾驶员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集中注意力观察路况。使用辅助驾驶系统时,要熟悉其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系统的局限性,如在恶劣天气、复杂路况或道路标线不清晰的情况下,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此时需要驾驶员及时接管车辆。

不要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双手不要长时间离开方向盘,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关闭系统,改为人工驾驶。同时,即使使用了辅助驾驶系统,也仍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停车休息,避免因长时间驾驶而产生疲劳。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