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早高峰公共交通乘车安全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8-28

早高峰的公共交通如同一个流动的 “小社会”,地铁的呼啸穿梭、公交的频繁停靠,加上摩肩接踵的人群,让每一次乘车都暗藏安全隐患。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掌握早高峰公共交通乘车安全规范,不仅是保障自身平安的基础,也是高效通勤的前提。

候车时的安全细节往往决定了乘车的起点是否平稳。进入公交站台或地铁站台后,首先要确认自己所在的区域是否安全。公交站台通常设有候车亭,应尽量在亭内等候,避免站在机动车道边缘或站台边缘的台阶上,防止被过往车辆溅起的泥水弄脏衣物,更要防备突发的车辆变向。地铁站台的安全线是不可逾越的 “红线”,无论站台多么拥挤,都要坚守在安全线以内,尤其在列车进站时,气流可能会带来轻微的推力,保持安全距离能有效避免失衡。

赛为安全 (2).jpg

候车时的注意力分配同样关键。很多人习惯在候车时刷手机,但早高峰的站台充满不确定性 —— 可能有奔跑赶车的人撞到你,也可能有物品从背包里掉落。因此,要时不时抬头观察车辆动态,听到车辆进站的提示音后,提前整理好随身物品,将松散的背包带收紧,手提袋的提手检查是否牢固,避免上车时因物品掉落而手忙脚乱。在公交站台,若有多辆公交车同时进站,要仔细核对车辆前方的线路牌,确认无误后再移动,切勿为了赶时间盲目跟从人群奔跑。

上下车环节是早高峰乘车安全的 “高危区”,秩序是避免意外的核心。公交车停稳后,车门打开的瞬间,不要急于争抢上车,先观察下车的乘客是否完全走出,为他们让出通道。遇到老人、孕妇或携带婴儿车的乘客,可适当礼让,既体现文明素养,也能减少拥挤带来的碰撞风险。地铁车门打开时,要注意车门与站台之间的缝隙,尤其是穿高跟鞋或拖鞋的女性,脚步要踩稳,避免鞋跟卡入缝隙。

若车门即将关闭时仍未上车,千万不要用手、胳膊或背包去阻挡车门关闭。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车门都有感应装置,但强行阻挡可能导致车门反复开关,不仅影响车辆正常发车,还可能夹伤自己。正确的做法是耐心等待下一班车,早高峰的班次间隔通常较短,几分钟的等待远比冒险上车更安全。携带折叠伞、长柄伞时,要将伞尖朝下或收拢,避免在拥挤中戳到他人。


进入车厢后,快速找到稳定的支撑点是首要任务。没有座位时,要优先选择靠近立柱、扶手或拉环的位置,双手握紧支撑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这样在车辆起步、刹车或转弯时,能有效抵抗惯性带来的冲击。穿长裙或阔腿裤的女性,要注意裙摆不要卷入车轮或车门缝隙,可将裙摆收拢在腿侧。

车厢内的财物保护也不容忽视。早高峰人员密集,是扒窃行为的高发时段。要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贴身口袋,或放在背包的内侧夹层,拉好拉链并将背包放在身前。使用手机时,尽量不要在人群中长时间举着,用完后及时收好,避免成为小偷的目标。携带笔记本电脑等工作设备时,要将包抱在怀里或放在腿上,防止在拥挤中被挤压损坏。

在车厢内遇到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是应对的关键。若感到头晕、恶心,可能是车厢内空气流通不畅所致,可向周围乘客说明情况,请求让出一点空间,同时打开车窗(公交)或观察附近的通风口(地铁),呼吸新鲜空气。若发现有人争吵或肢体冲突,不要围观,尽量向远离冲突的方向移动,避免被误伤。若车厢内出现冒烟、异响等紧急情况,要听从司机或乘务人员的指挥,不惊慌尖叫,不盲目拥挤,按照指示有序疏散。

赛为安全 (36).jpg

下车前的准备工作要提前进行,避免仓促中发生意外。距离目的地还有 1-2 站时,就要开始整理物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东西,同时慢慢向车门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要轻声提醒周围的乘客 “麻烦让一下”,不要强行挤撞,尤其是在地铁车厢内,突然的变向可能会让周围人失去平衡。下车前,再次确认车门即将打开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车门打开时因反应不及而延误下车。

下车瞬间的脚步要踩稳,尤其是公交车辆,车身与站台可能存在高度差或间隙,下车时先迈出一只脚,确认踩在站台上后,再将另一只脚迈出,防止踩空摔倒。携带大件物品时,要注意物品的边缘不要刮碰到车门或其他乘客。下车后,若发现有物品遗落在车上,不要追赶车辆,可记下车辆的线路、车牌号和大致时间,联系公交公司或地铁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早高峰的公共交通乘车安全,本质上是对细节的把控和对规则的敬畏。从候车时的警惕到上下车的有序,从车厢内的防护到突发状况的应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让上下班的这段旅程既安全又高效。记住,安全永远是通勤路上的第一优先级,一时的匆忙可能换来长久的遗憾,稳扎稳打的每一步,才是抵达目的地最可靠的保障。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